【社会把脉】历史果真无趣吗

文史课程,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书读得很苦。教者如偏重知识传授,学生便流于死记硬背;教者若侧重论理说教,学生便会“呕吐反胃”。吕思勉“由古及今”的教学和考试,或许能改变上述困境,历史教师如能适当地使用“由古及今”、“由远至近”的教考方法,学生怎会无兴趣、不爱听呢?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李晓宁

历史教师如能适当地使用“由古及今”、“由远至近”的教考方法,学生怎会无兴趣、不爱听呢

小孩读到高中阶段,如果数理化的成绩不佳,教师、家长都会劝他转向文科。这样的转向通常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所以书读得很苦。其实,文史课程也可以学得很有趣。民国年间(1932年),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拟的国文考卷,有“对对子”的题目,有一题出句为“孙行者”,要学生拟“对子”作答。所拟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有答“祖冲之”、有答“王献之”,陈寅恪认为答得最好的是“胡适之”。这样的考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国文的综合素质。“对对子”的考题,在当时可谓别出心裁,也引起不小的争议,有大加赞誉的,也有与之商榷的。其实,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就在其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即便是教学考试,也有不同于常人的思路,背后则是其独特的教学理念,且能让学生学得有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8)


回复

2014-03-22

古人说以史为鉴,不错。学历史不是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理解社会和个体的人,过去,以至现在,及用历史的教训影响现在。作为高中文科生,在学校听老师用呆板没有想象力的方式授课讲题的时候,我都会这样告诉自己,我学习是为了理解世界的,不是为了周围人那样的目的,所以我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渠道。这样的斗争很痛苦,但能让我越来越明确。

东篱
回复

东篱

2013-04-12

我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课是最有意思的课了,简直就是讲故事啊。历史课要是照本宣科,说明这老师自己历史学的也不好。

回复

2013-04-12

我也喜欢历史,不过高中时候没有办法呀,要考试呀,不敢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呀

回复

2013-04-11

我看过“孙行者”的这道题就想了下陈寅恪把它作为中文系入学考核的用意,他说这道题反映了汉语言文字最本质的特点,我猜集中在“孙行者”这对子中的汉语特点是:精炼,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追求形式的对仗工整;注重文史典故的积累和化用。不对的大家纠正补充啊!

回复

2013-04-11

看来影响学生兴趣的,一是课本,一是老师,编课本的老师,可知自家小辈对课本是何感受?

2013-04-11

台上老师照本宣科念得天花乱坠,台下学生听得无所适从,倒不如自己看书了事。依我看,很多中学生对历史课之所以没有兴趣,一是老师教课的演讲魅力缺乏,二是老师对课本之外的历史的了解不足,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在中学校园里,课本就是上帝。不过,就应付考试而言,你不按照课本上来,能行吗?这暴露了什么问题?

回复

2013-04-11

呵呵,你有眼光,请把其中的真知灼见背下来嘛。

2013-04-11

有家伙,非逼迫你把它说的谎言背诵下来,还要假装相信!——你会觉得有趣吗?!而且不是一两句噢,是几大本!

回复

2013-04-11

有家伙,非逼迫你把它说的谎言背诵下来,还要假装相信!——你会觉得有趣吗?!而且不是一两句噢,是几大本!

秋叔
回复

秋叔

2013-04-11

高中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应付高考的,从没体会到历史中包含的种种乐趣,没兴趣自然也没学好,历史事件的时间总是记不住,历史老师虽然有广阔的知识,也没那么多课堂时间讲历史故事啊,直到进入大学,反倒对历史,无论中外,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以史为鉴,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历史是一面魔镜,值得每个人常常照照。

回复

2013-04-11

台上老师照本宣科念得天花乱坠,台下学生听得无所适从,倒不如自己看书了事。依我看,很多中学生对历史课之所以没有兴趣,一是老师教课的演讲魅力缺乏,二是老师对课本之外的历史的了解不足,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在中学校园里,课本就是上帝。不过,就应付考试而言,你不按照课本上来,能行吗?这暴露了什么问题?

回复

2013-04-10

历史不只有中国史,还有外国史,不只有当代史,还有古代史。比如说,有关蒋介石的书,您真有兴趣的话,大陆版港台版你都找得到。比如说,有关中-日战争的书,你既然不想接受片面的单方的记录,要找到日版书也不是没可能。但前提是,你也得主动去找,您也得懂日语。

2013-04-10

再有,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只能接触到片面的单方的记录,连思考和争论都难以引起的历史,又怎么会让人有兴趣去学呢

回复

2013-04-10

何以至此?教育尤其是文史哲某段时期内都在为政治服务,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今余毒尚在!

回复

2013-04-10

若呈现给人的是真实的、更多关乎个人而非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历史的话

回复

2013-04-10

再有,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只能接触到片面的单方的记录,连思考和争论都难以引起的历史,又怎么会让人有兴趣去学呢

回复

2013-04-10

学习历史的目的何在?可能有很多种,但恐怕对目前的教育制度来说,只有考试是唯一的答案。另一方面讲,学习历史是让人学会思考的很好方式,但问题是,目前的现实是,民众懂得思考了,某人就烦了,某人想不烦,民众就郁闷了

回复

2013-04-09

学习历史很有趣味,当然背考试题除外,千万不要试图找出历史的“用处来”,这就无趣了。一件事情有趣已经很不错很难得了,非得要靠他挣钱,出名,预测未来,指引智慧人生恐怕就太过分了,实际上也不可能办到。

回复

2013-04-09

我觉得,关于你的历史,司马迁的不足信,清江君的笔录当然得信。

2013-04-07

自司马迁以后,历史就不足信了

回复

2013-04-09

所以现在我不会在浪费时间去看它了,历史,我戒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戒了历史,你没损失,可历史损失大了——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历史学家。所以你虽然诅咒谎言,却也不能把真相告诉别人。

2013-04-07

源于对历史教科书的不信任,使我很喜欢自己去钻研分辨历史真伪,历史对于我来说就是兴趣所在,是我获得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读历史是我消遣的一种方式,但是后来发现历史里面充斥着太多的真真假假,读历史越多,越使你感觉到历史是经过胜利者歪曲而又缺乏客观性的无意义的内容,谎言太多,而我所接触到的东西中又太缺乏作为依据的实料,所以现在我不会在浪费时间去看它了,历史,我戒了!

回复

2013-04-09

高考是杀手,教科书也是杀手,其实我们自己的惰性也是杀手,因为自己总可以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事(比如高考啊教科书啊)……

2013-04-07

历史很有趣啊!哥看历史书总像在看电影,脑海中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旧朝陨落,新帝崛起。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其实所有学科都有其乐趣所在,只不过它们都被高考杀死。

回复

2013-04-09

谢谢您。一字之师,作为编辑我很脸红。

trueboom

2013-04-08

第五段中“所读者话书也”应为“所读者活书也”。

回复

2013-04-08

春秋以后不可信

2013-04-07

自司马迁以后,历史就不足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