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不吃嗟来之食,不可不劳而获,留存在中国民间久远朴素口口相传的道理,现今都弱似烟缕,最后可能仅存下了“不偷不抢”,这或者成了我们还可以持守的最后尺度?有人告诉我:自己过去总是愤愤不平,现在明白了,不要去争取那些争取不到的东西。我说,你可以选择不做,但是有人去努力了,也许后面就会有改变。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付必全

他们给我讲了一次有趣的课上场景:

一老师:这次作业要求不少于2000字。

众学生求饶:老师,老师,就800吧800吧。

老师:那1500,不能再少。

众学生欢腾:成交。

这里有欢乐的成分,在沉闷无聊里穿插一点欢乐。但是,只抽出这么一段来听,实在很像菜市场和交易所。类似的场面我的课上也有过,一阵讨价还价,他们想获得多一点的自由空间,或者说他们盼老师把一切作业考试统统都免了最好。

我们擅长灵活,不过于坚持,灵活太多了以后,执意的坚持就被众多人侧目,被认为反常。

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因转发微博被劳教。关押期间,第一次见到老父亲,他哭着说的是:“爸爸,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不偷不抢,最多二十年就会平反。”这个年轻人连续接受了16年的教育,他的生命已经几乎被“学习”占去了四分之一,在无辜和恐惧下他能信守的最后底线是“不偷不抢”。据说15个月的劳教,已经让这个正常青年“既充满希望,又惊魂未定,将信将疑(南方周末2012年10月18日《重庆“不正常”青年》)。

有学生看了这期报纸,调侃另一个学生说:看见没,别手贱,乱转微博,你转得爽了,爽进去了吧,最后。

最后,大家都挺正常,自我感觉正享受着自由,正常的活着最后难免不都活出了精明剔透,所谓的“难得糊涂”。可能正是我们大家一起,不断把身边偶然冒出来的正常青年看成不正常青年。大家都在自我暗示:适应现实吧,反正你扛不过它。大家都不轻易去坚持什么,谁一直坚持,必然滑向“不正常”。

不吃嗟来之食,不可不劳而获,留存在中国民间久远朴素口口相传的道理,现今都弱似烟缕,最后可能仅存下了“不偷不抢”,这或者成了我们还可以持守的最后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6)


回复

2013-07-04

只是在述说成长

回复

2013-05-27

分享一篇文章,我想说的是: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回复

2013-04-19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拥抱理想。无论世事怎么沧桑变化,都不应该迷失最起码的是非善恶的尺度,保持内心真实的自我。。。

回复

2013-04-19

王老师的文章很好!

回复

2013-04-18

喜欢王小妮的文章,更喜欢文章后面那颗心!现大学里这样的老师去哪找?老师授业外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灵,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啊!不堪设想......

回复

2013-04-17

社会的尺度何在?

回复

2013-04-16

负责的老师往往被人嘲笑,无能的人成了领导者,有才的人常被打击,这就是学校教育的现状。

回复

2013-04-12

为之奈何?大概我们比刘邦更适合说这句话

回复

2013-04-12

完全赞同 与我所想完全相同

回复

2013-04-12

受益匪浅

回复

2013-04-11

爱钻牛角的不全是非正常的人~

回复

2013-04-11

深刻的文字!就是不明白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一切?

回复

2013-04-11

深刻的文字!就是不明白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一切?

回复

2013-04-11

这样下去,会只剩下最后一个尺度的“好死不如赖活着”。

回复

2013-04-10

我们的内心早已被所处环境世俗化,利己主义、人格分裂,所以有理想、有信念并且能坚持的人,理应在大学校园内,但没想到的是他们比我们更有“变质”的潜质。 王老师说,就是我们现在想的,诚如斯然。

回复

2013-04-10

老师眼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王老师的上课记如此坦诚,如见其人,情节、场景真真切切,某些部分一针见血,指点迷津,能够再次拜读,甚幸!

回复

2013-04-09

持续不断的利己主义和人格分裂,暗中潜行着的校园政治,在“你争我夺”、“暗地里人踩人”中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被强大到你无可理解无可抗争的现实所覆盖,学会了在一步不敢放松的跟随群体中去小心自保。你是颗螺丝钉,还得是颗暗揣心机涂满润滑油的浑身弹性又冷酷的金属钉。很多人的心正是在上学长大的过程中变硬变冷。

回复

2013-04-09

,"他心里不缺看法,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又担心被同学说三说四,顾忌自己是不是太显示出想讨好老师等等,顾忌多了,干脆选择就坐在那儿傻听不说最安全。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同一个学生做出不同的选择。"我就是这类人 呵~

回复

2013-04-09

整个国家都是畸形的社会,太感性了不好。

回复

2013-04-09

这篇“尺度”让我想到做人尺度和做事尺度,坚守自己的内心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坚守做事的原则是否能随应时代的变迁,在这个现实社会中表面看来都是否定的,加上那些坚守自己价值人生观而获得成功的人少之又少,这些无疑都会使现在的大学生否定内心的“真”,去迎合外界“真”。就像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几个想的是为黎民百姓而做官,貌似我们想到的都只是自己和自己的圈,希望这篇文章能多多少少的带给人以思考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