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2年度图书入围作品:野夫《乡关何处》高峰枫《古典的回声》

漂泊者本来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何况在社会巨变的今天,可是漂泊半生的野夫在及壮之际却以井喷式的抒情倾泻其乡愁,写下了这本《乡关何处》,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阎彬

南方周末2012年度图书入围作品

非虚构类

野夫《乡关何处》

中信出版社2012年5月

漂泊者本来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何况在社会巨变的今天,可是漂泊半生的野夫在及壮之际却以井喷式的抒情倾泻其乡愁,写下了这本《乡关何处》,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也许楚文化特别注重狐死首丘罢,《楚辞》中就有瑰丽的名篇——《招魂》;沈从文先生的墓碑上写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剽悍的湘西人也有对故乡难以割舍的依恋。野夫对故乡的不能释怀,主要还是因为他不能忘却在那里发生的一幕幕悲惨的故事。这些悲剧的主人公是他的亲人与最亲近的朋友——外婆、母亲、父亲、大伯、幺叔和“亦师亦友”的故人……

野夫悲悼亲故,但没有停留在痛苦悲哀上,尽管他把痛苦悲哀表达得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读者从这些故事中感受更多的,还是这些苦命人的坚忍不拔、勇敢、责任和担当。这或源于原始的生命力,或基于理性的认知,或由于优美的素养,或根于人性美质——爱。这最后一点写得最使人动容。如野夫写自己母亲苦难的一生,早年为她所恨的父亲“赎罪”,中年受丈夫的诖误,晚年又为儿女忧心。在68岁的时候,儿子出狱了,她感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完成了,遂自沉于长江,以解除儿女的牵挂和负担,唤起儿子重新上路。母亲最后的结局,既有对人生的绝望,更出于对儿女的爱。

野夫笔下的外婆也是如此,她出身于大家闺秀,有修养、有文化、好读书,能写簪花小楷,一辈子安贫处顺。野夫说她具有“完全发自身体本能的博爱”,没有仇恨,不恨抛弃她的丈夫,不恨迫害她家的人,永远对人谦恭热情。她不求人,但任何人求她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我们读了这些文字都感到悲凉背后的温暖。作为土家人的野夫很像他的先祖——巴人,巴人都是天生的士兵。所以他的文字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说理抒情都带有“士兵气”,虽然有时不免粗糙,但其对读者心灵的冲击力是书斋中的文字所难企及的。

 

野夫《乡关何处》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高峰枫《古典的回声》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高峰枫著《古典的回声》,是一本文章的结集;多数文章,是对新出的古典研究和翻译的述评。古典虽古,其命维新。对圣经和耶稣的历史研究,在西方久为显学,作者选择介绍了好几本这方面的力作,使我们大开眼界;是本书的重头。作者特别注意西方古典文学与早期基督教的关系,也使我们兴趣盎然。

作者读书多而细,典故熟且活,通习多种西文,文字敏感性强,视野开阔,把捉精准,感受与理解结合得好。他对冯象《创世纪译注》的赏析是小处着手,而对冯著渲染《创世纪》的神话因素进行商榷则是大处着眼。他把美国学者白氏夫妇的最新《论语》英译置于古史辨统系来评价,视角独特,细想倒也平实;而他遮拨白氏对《论语》与《福音书》的牵强比附,则出自充分的学术储备。读他仿金圣叹批《水浒》的笔法批点《旧约》亚伯拉罕杀子一章,不禁叹为奇构。作者对中国学界“盘剥西方古典”零趸发卖现象的批评,言辞犀利甚至刻薄,实有确凿坚强的底据。现象之起,或系制度性原因;废疾之癒,唯赖学人之自省。古典的回声,是古典在现代世界的回响之声,也是现代世界叩问古典的回应之声;《古典的回声》则留下了思索:我们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倾听古典渊默之中的原声呢?

本书是“六合丛书”之一种,丛书还有高山杉《佛书料简》一种。兄弟俩专攻各异,博通则一。山之杉,峰之枫,比肩并高,交相辉映,风景殊佳。

 

高峰枫《古典的回声》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