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2年度图书入围作品:李永平《大河尽头》周大新《安魂》
45万字的《大河尽头》是一趟大河之旅,一个15岁年轻人对种族不平、人情冷暖的体认,对华人民族伤痛的愤怒回顾,堪称婆罗洲殖民地别样的血泪史。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阎彬
南方周末2012年度图书入围作品
虚构类
李永平《大河尽头》(上、下)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45万字的《大河尽头》是一趟大河之旅,一个15岁年轻人对种族不平、人情冷暖的体认,对华人民族伤痛的愤怒回顾,堪称婆罗洲殖民地别样的血泪史。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的眼里,《大河尽头》上卷《溯流》和下卷《山》中文简体字版合璧出版,是新世纪华语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大事。我们很久没有看到像《大河尽头》这样好看又耐看的小说了。古典写实主义的风格以及刻意雕琢文字意象、上下求索记忆和欲望所造成的对写实主义反映论的颠覆,这种交错让写作本身成为一场最华丽的探险。对于大陆汉语而言,生于沙捞越、现在台湾的大学教书的李永平的这部作品,不只是小说书写的异域,小说的结构和语言,以及它的厚重、奇异和贵族气,都呈现出罕见的另一种汉语小说写作风致。
周大新《安魂》
作家出版社,2012年9月
说到不可复制,最应该谈到的是周大新的《安魂》。小说主要分为回忆儿子成长历程、见证儿子灵魂升入天堂两部分。这是一对父子出入生死的坦荡对话。真实与虚构并存,由现实、现世而至形而上的追问和探究,是一曲宽慰生者与死者的沉郁动人的安魂曲,也是忏悔与悲痛的交融倾诉。将人生悲痛的极致情感化入到小说中,不但要把作者作为父亲的亲情作一次整理和表达,而且还要用“对话”的方式走近另一个灵魂。它把文学的心灵慰藉作用及其过程的“残酷性”都体现在了文本中。《安魂》提升中国当代文学有关生与死的思考深度,也寻找到了一种表达生与死的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论者对这种写作持存疑态度。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