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框框太多了” 老锣·法海·金箍棒

47岁的慕尼黑人老锣有过两任中国妻子,老锣给前妻乌仁娜写歌,走的是“很蒙古”路线;给现任龚琳娜,走的是“高雅艺术”路线。两个中国女人在老锣的包装下,都迅速走红。《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这些歌的词曲、创意,都出自老锣。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付必全 阎彬

老锣花的钱都是龚琳娜的演出报酬。他觉得很幸运,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此:即使写的歌有那么多人在唱,创作者还是拿不到什么钱。 (受访者供图)

中国人炒菜,想象力那么大,西红柿、西葫芦、洋葱,都是外面来的,中国人能用好。音乐为什么不能。

47岁的慕尼黑人老锣汉语普通话听力很好,虽然讲起来仍有些德国味儿,他能熟练地运用“吃了吗”,也知道怎么使用网络用语“雷人”。他连着两年都在看中国的3·15晚会,对这个打假晚会上歌手的假唱相当不满。

他有过两任中国妻子,前任是内蒙古歌手乌仁娜;现任是龚琳娜。

老锣本名罗伯特·佐里奇,到了中国,很多人叫他罗先生,叫着叫着变成了“老罗”,只能顺势给自己变成了“锣”,算是跟音乐有点关系。

老锣1992年从柏林音乐学院学完作曲,想去外国学点别的。他奶奶是智利人,可是他对南美音乐没“缘分”;非洲音乐有意思,可“节奏”不是他的优势;印度音乐很火,但研究的人太多了。

他有一个在中国学中国数学史的同学,给了他一盘中国古琴的磁带,他听了觉得“很有意思”,但又“很无聊”。他不知道古琴的意义在哪儿。于是给上海音乐学院写了申请,去学古琴。申请很快被批准。在柏林学了6个月中文之后,他杀到了中国。

到上海没一个月,他就组建了一支乐队,乐队里有二胡、笙、扬琴、笛子、古筝,他自己弹巴伐利亚筝。

很快他和乌仁娜在一起,先后十多次去内蒙古采风,帮她做了二十多首歌曲,乌仁娜迅速在德国得到了认可。七年之痒的时候,按老锣的说法,两人的“合作”很自然地结束了,“从音乐到家庭都是”。

老锣很喜欢“缘分”这个词,2002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因为和中国人的“缘分”;遇到龚琳娜,“真是有缘分”。

老锣和龚琳娜“缘分”的结果可以说是激荡中国,他为龚琳娜写的《忐忑》,被网友封为“神曲”;2013年在湖南卫视春节晚会上,龚琳娜唱的《法海你不懂爱》被认为是“戏谑宗教”,遭到部分宗教人士强烈抗议;《金箍棒》被认为是颠覆孙悟空形象,“摧毁了中国人的童年记忆”。这些歌的词曲、创意,都出自老锣。

老锣对中国音乐可以说“热爱&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3)


回复

2013-04-03

能不能增加一个收藏功能?

回复

2013-04-03

宗教事务,外国人确实应该反省一下,音乐要传道,而不仅仅是恶搞。

回复

2013-04-02

百家争鸣,】在碰撞中前进

2013-03-30

我觉得这是一条正在探索中的路,一个连中国音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都在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中国音乐,他的理解不能得到你的认同,最起码人家有这份儿寻求的心,这更让中国自己感到羞愧。

回复

2013-04-02

同意

2013-03-29

以一个"外面世界"人的眼光来看的我们的世界,文章很不错。其实我一直觉得龚琳娜的作品是有一些思想的东西在里面的,但是主流想法把她归为异类或者至少是低档次的搞笑娱乐类,主流媒体的错误引导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你把卓别林放在地下走道里表演,他只是"小丑",你把他放在剧场里,他就是大师。我们的观念到现在从实质上说还是保守的,接受不了传统事物创新形式,包括我自己,即使每个人都已经厌恶了现有形式。

回复

2013-04-01

就是这个理儿。

2013-03-30

我觉得这是一条正在探索中的路,一个连中国音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都在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中国音乐,他的理解不能得到你的认同,最起码人家有这份儿寻求的心,这更让中国自己感到羞愧。

回复

2013-04-01

对于法海与宗教一事的说法很没水平, 佛教徒在反对,你“我从来不信教,”你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坚持称自己恶搞没错。什么逻辑!

回复

2013-03-31

看完此文,我只想说,一个对中国文化内涵一窍不通的德国人,胡说八道。

回复

2013-03-31

说得太对了

2013-03-29

以一个"外面世界"人的眼光来看的我们的世界,文章很不错。其实我一直觉得龚琳娜的作品是有一些思想的东西在里面的,但是主流想法把她归为异类或者至少是低档次的搞笑娱乐类,主流媒体的错误引导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你把卓别林放在地下走道里表演,他只是"小丑",你把他放在剧场里,他就是大师。我们的观念到现在从实质上说还是保守的,接受不了传统事物创新形式,包括我自己,即使每个人都已经厌恶了现有形式。

回复

2013-03-31

不错,南周约到的稿 越来越好了。 我刚来两天,就已经养成每天都要来的习惯了。

回复

2013-03-31

头上的箍无法脱去,连孙大圣也无可奈何。

回复

2013-03-31

老锣不錯。

回复

2013-03-31

中华文明如此扭曲下,早已经失去了创造美妙音乐和鉴赏美的能力了,因此,除了破坏和抄袭将一无所得!

回复

2013-03-31

一个盗版横行的民族国家,是没有出息的。不要指望别人来说你好,自己要有羞耻的界限。期待中国网络的进步。下载一首歌,哪怕收一分钱给作者,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是一种支持。台前的风光是无数台后人的合力撑起来的。

回复

2013-03-30

我觉得这是一条正在探索中的路,一个连中国音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都在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中国音乐,他的理解不能得到你的认同,最起码人家有这份儿寻求的心,这更让中国自己感到羞愧。

2013-03-30

中国还有传统音乐吗,除了把少数民族或者民俗歌谣拿出来,所谓古典音乐早就随着对儒家价值体系摧枯拉朽似的扫除而灰飞烟灭了...现在谁还有闲情雅致泡杯茶放本书端坐弹琴的,一个连中国音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却天天说自个写的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都是中国音乐新唱法,还有一大群人跟在后面说这是大师这是创新....

回复

2013-03-30

喜欢老锣。喜欢他们的作为。

回复

2013-03-30

老罗的自述指出了中国音乐创作,版权保护等问题。对于老罗的看法,我们应该反思一下

回复

2013-03-30

呵呵

回复

2013-03-30

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2013-03-30

中国还有传统音乐吗,除了把少数民族或者民俗歌谣拿出来,所谓古典音乐早就随着对儒家价值体系摧枯拉朽似的扫除而灰飞烟灭了...现在谁还有闲情雅致泡杯茶放本书端坐弹琴的,一个连中国音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却天天说自个写的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都是中国音乐新唱法,还有一大群人跟在后面说这是大师这是创新....

回复

2013-03-30

中国还有传统音乐吗,除了把少数民族或者民俗歌谣拿出来,所谓古典音乐早就随着对儒家价值体系摧枯拉朽似的扫除而灰飞烟灭了...现在谁还有闲情雅致泡杯茶放本书端坐弹琴的,一个连中国音乐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外国人,却天天说自个写的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都是中国音乐新唱法,还有一大群人跟在后面说这是大师这是创新....

爱吃才会赢
回复

爱吃才会赢

2013-03-30

我反对盗版,但只想免费下载音乐,好纠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