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书架】二十世纪的三种疑古著作
疑古意味着自绝于大多数,意味着远离科研经费。反疑古则是随大流。史学家习惯用才、学、识三个方面评价一个史学家地位的高低。像顾颉刚、郭沫若、陈寅恪那样才、学、识俱佳的天才更是凤毛麟角。钱穆、石泉稍逊,但绝对是第一流的人物。中国的疑古史学著作虽然少之又少,但是有顾颉刚、钱穆、石泉三位一脉相承,也算是学术界的佳话。
责任编辑:刘小磊
当代法国杰出的哲学家保罗·利科将弗洛伊德、马克思、尼采称为“三位怀疑论大师”。日耳曼民族以擅长哲学著称,这三位学者的怀疑论从德国哲学中受益匪浅。
稍晚于上述三位怀疑论大师,在中国史学界也出现了三位以疑古著称的史学家,他们是顾颉刚(1893-1980)、钱穆(1895-1990)和石泉(1918-2005),代表作分别是《古史辨》、《古史地理论丛》和《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他们都没有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而是秉持中国古代考据学的传统,依靠博闻强识,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惊世骇俗的解决方案。
疑古其实都是从常识开始的。古书都说大禹导山导水,划分九州、五服,于是四海会同,声教达到四海。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禹的丰功伟绩可谓大矣,古代从未有人怀疑。1923年,刚从北大毕业三年的顾颉刚,却据此怀疑禹不是人,而是上帝派下来的神。此说一出,立即遭到一片批评声。中国文化的道统是二帝三王传承的,二帝指尧、舜,三王指夏朝缔造者禹、商朝缔造者汤、周朝缔造者武王。如果禹是神,等于不存在这个人,三王减少为两王,道统的链条断了。顾先生不放心,向地质学家丁文江请教,丁文江答复说:“禹治水之说绝不可信。江、河都是天然水道,没有丝毫人工疏导的痕迹。江尤其如此。”顾先生还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禹,虫也”的注解,猜测“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激怒了普天之下的人。与顾颉刚有私怨的鲁迅于1935年在小说《理水》中将作为动物之名的“虫”偷换为蠕虫,顾先生的假说被讹传为“禹是一条虫”,极大地丑化了新生的顾氏假说。虽然顾先生不久就放弃了这一假说,但这一假说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被论敌当作软肋加以要挟和揭发。在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批判“胡适派”运动中,&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谢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