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精选】曹汝霖的“五四”记忆
作者以曹汝霖晚年回忆为例,指出,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对“五四”运动的叙述还算价值中立,而大量类似的叙述,尤其是后来历史教科书里的宏大叙述,逐渐建构了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完整谱系。至于“五四运动”中发生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当事人中间被暴力一方的记忆,似乎隐没不彰。
1919年的“五四”运动,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在其回忆录《西潮》对其如此记述:“北京政府的要员中有三位敢犯众怒的亲日分子。他们的政治立场是尽人皆知的。这三位亲日分子——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陆宗舆,和另一位要员章宗祥——结果就成为学生愤恨的对象,群众蜂拥到曹宅,因为传说那里正在举行秘密会议。学生破门而入,满屋子搜索这三位‘卖国贼'。曹汝霖和陆宗舆从后门溜走了;章宗祥则被群众抓到打伤。学生们以为已经把他打死了,于是一哄而散,离去前把所有的东西砸得稀烂,并且在屋子里放了一把火。这时武装警察和宪兵已经赶到,把屋子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逮捕了近六十位带往司令部,其余的一千多名学生跟在后面不肯散,各人自承应对这次事件负责,要求入狱。结果全体被关到北京大学第三院(法学院),外面由宪警严密驻守。”这还算一种比较价值中立的叙述,大量与此相类似的叙述,尤其是后来历史教科书里对“五四”的宏大叙述,逐渐地建构了一个关于“五四”爱国运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