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资本家救小农是靠不住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应走日本而不是菲律宾道路

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农民提升能力或保护农民或组织农民或武装农民头脑或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而不是靠资本家救农民或带农民。指望资本家救小农是靠不住的。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不是非农民。最关键是要帮助农民提升能力,或保护农民或组织农民或武装农民头脑或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而不是靠资本家救农民或带农民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菲律宾经历了3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之路,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典范”,现代化水平仅次于日本。在菲律宾快速发展时期,香港、台湾、韩国的大量劳动力输出到菲律宾就业。
    但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菲律宾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民生活日趋艰难。今天的菲律宾,有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10个菲律宾人中就有一个背井离乡,总计约800万人在海外打工,仅在香港就有70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菲律宾女佣。
    在菲律宾走向衰落的同时,日韩台却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亚洲的新典范。菲律宾的日益衰落和日韩台的快速发展,原因也许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在现代化过程中,怎样对待农民、农村和农业。
    在学界,很多人都在研究中国“拉美化”的问题,很少有人将菲律宾和日韩台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得出有益于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在人口密集、农民占多数、人均资源少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到底该走什么道路?中国是该学欧美、日本,还是菲律宾?这是需要讨论的重要话题。


菲律宾道路的失败
    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接管菲律宾。在美国的影响下,菲律宾师从美国,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精英阶层坚定认为,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必须依靠资本的力量改造小农和农村。
    在菲律宾政府和知识精英的主导和支持下,西方农业跨国公司和本国资本家控制菲律宾农业和农村的金融保险、土地交易、农产品加工、流通、仓储、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农民只能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大量自耕农和佃农在大公司的挤压下破产,被迫失去土地做资本家的农业工人。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资本家和地主所需要的农业工人越来越少,大量的失地和失业农民涌进了城市。然而,随着韩战的结束和冷战的趋缓,城市的就业岗位增长下降,进城的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失业问题转化成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军人走上政治舞台,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反过来失业更加严重,以致恶性循环。
    菲律宾的劳动力源源不断输出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菲佣成为菲律宾整个国家的“名片”。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在菲律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五个快速转变:农村问题快速转变成了城市问题,农民问题快速转变成了工人问题,失业问题快速转变成了社会问题,经济社会问题快速转变成了政治问题,国内城乡矛盾快速转变成了国际贸易摩擦。
    应该说上述五个转变,导致菲律宾社会出现严重两极分化和冲突,政治出现严重腐败和对抗,经济完全受制于国外。
    基于菲律宾上述情况,很多研究菲律宾的人都认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错误,是导致菲律宾由“亚洲典范”走向“亚洲病夫”的主要原因之一。
    菲律宾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曲折之后,认识到了本国现代化道路的错误,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中期开始,以日本、韩国和台湾为师,收购土地资本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和流民,这项改革至今还没有结束。这是多大的一段弯路啊!


日本模式的共识
    在菲律宾走向衰落的同时,同样是人多地少、且同属美国势力范围的日韩台却迅速崛起。当然,菲律宾走向衰落和日韩台崛起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日韩台选择了和菲律宾完全不同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日本模式”,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模式”不是依靠资本改造和消灭小农,而是在土改的基础上,在限制大资本下乡的同时,扶持小农组织起来——建立以金融合作为核心的综合农协,变传统小农为组织化的现代小农,包括金融保险在内的农村经济都由农民协会主导发展,农民不仅分享种植业、养殖业的收益,几乎分享了农村金融保险、加工、流通储藏、生产资料生产供应、技术服务、农产品超市和土地非农用等诸多方面的绝大部分收益。
    日韩台限制大资本下乡大约经历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有限制准许大资本下乡是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之后的事情。
    比较菲律宾和日韩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日韩台道路是有效的。可以达成一些共识:
    第一,人口密度较大的农业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道路选择对全局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选择资本消灭小农的道路,农民将被迫非农化,风险是非常高的。如果选择小农合作(组织化)发展道路,农民自主非农化,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减少农民是一个长期过程,农村经济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保护农民分享农村经济(金融保险、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技术服务、土地转非和交易等)的收益,而不应该假现代化之名,行抢农民饭碗之实。否则,会出现菲律宾式的“五个转变”。
    第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不是非农民。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农民提升能力或保护农民或组织农民或武装农民头脑或增强农民经济实力,而不是靠资本家救农民或带农民。指望资本家救小农是靠不住的。
    第四,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如果日韩台的综合农协没有“农信部”,综合农协就没有生命力;农民的金融自主权,还是实现和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基础。保护农民首要保护农民的金融自主权。日韩台用了数十年甚至近100年时间保护农民的金融合作,不准私人资本下乡办银行;而台湾乡村出现私人银行也只是近10年左右的事情。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该走什么道路
    亚洲发展中国家都有同样的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依靠资本改造小农和农村,是难以走通的道路。中国现在的主流话语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菲律宾话语十分相似,这样的话语在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也出现过,但台湾及时发现了问题,及时纠正了政策,选择了“日本模式”。
    笔者认为中国现在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政策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后果一:小农依赖农民工工资维持小农家庭经营。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就不可能,减少农民也不可能,城市化就会彻底失败;如果没有农民工工资维持小农家庭经营,小农就会大面积破产,“五个转变”就不可避免。
    中国高速发展30年了,农民人数并没有减少,小农也没有现代化,农村也没有现代化。这样下去,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后果二:中国农村经济占GDP总量的12%弱,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大约占5%左右,只有这5%是农民的,其余都被非农民占有了。5%的GDP要养活60%多的人口,是不可能的。
    后果三:中国农民正在失去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国内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市场正在逐步被跨国农业集团占领;国外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正在被进入中国的日韩台“高科技农业园”抢占。可以预见的是,保护市场和抢占市场的斗争将非常激烈,贸易摩擦将会非常突出,国内问题转化成国际问题将是不可避免的。
    毫无疑问,中国应该学习的是日韩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模式,应该避免走菲律宾失败的老路。

    (作者为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电子邮箱 lcp163cn@yahoo.com.cn )

 

(责任编辑 邓瑾 助理编辑 温翠玲)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