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城吾乡·原乡异域】别人的城市

深圳的最低工资线是1500元,老胡拿1800,像他这样的川籍、重庆籍农民工在深圳有很多。他们靠出卖劳动力吃饭,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从来不敢想象能住进这里的天价房。他们住棚屋,住城中村,年复一年,至今未变。这些特别能吃苦耐劳的人依然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中,“故乡”是一个语义丰富而模糊的词语。比如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显然不仅仅是因为返乡的动因使然。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不面对从故乡到异乡的流转与变迁,即使从未离开过的家园,也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不断蜕变。“吾城吾乡”,既是传统承袭的故园情怀,也是重新来过的自我定位;背后,既有个人的生命体验,亦是家国命运的折射。我们选择了五座城乡,八位摄影师,以两两对照、并持续数年拍摄的影像阐释这一命题。摄影就像一只手,悄悄地在现实和精神世界中放下地标。在喧嚣与骚动中,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异乡人,而摄影,能否成为一个微弱而清晰的声音,说:看,吾城吾乡。

(专题按语:李楠)

深圳南山区的南山村、南园村、北头村,三村连成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回复

2013-02-27

..

回复

2013-02-27

分享。

回复

2013-02-26

生活不易呀 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幸福

回复

2013-02-26

除了毛主席那个时代,自古到今,每个时代倒霉的总是最底层的人,当官的都没有勇气为老百姓做主

回复

2013-02-26

原乡与异城,或许将会是我们越来越难以抉择的矛盾。

回复

2013-02-25

有点同感,但也有点矫情,大丈夫志在远方。

2013-02-25

看到那几片腊肉悠然的挂在墙头时,第一反应是想笑,第二反应却是想哭。漂泊在外多年,发现最难敌的,一是佳节,二是胃肠。年年过年,我家也会熏腊肉和灌香肠;年年过年,我家肠肉也齐挂墙上。流落他国他疆,肉食无味,酪浆无香;只得朝家三顾拜,再寄黄鹄,托儿早归吾城吾乡。

回复

2013-02-25

看到那几片腊肉悠然的挂在墙头时,第一反应是想笑,第二反应却是想哭。漂泊在外多年,发现最难敌的,一是佳节,二是胃肠。年年过年,我家也会熏腊肉和灌香肠;年年过年,我家肠肉也齐挂墙上。流落他国他疆,肉食无味,酪浆无香;只得朝家三顾拜,再寄黄鹄,托儿早归吾城吾乡。

回复

2013-02-25

农民工这种称呼实在是一种讽刺,想想以前工人阶级的地位。不由的让人怀疑这个政党时左时右的政策。

回复

2013-02-25

太缺少人的关怀,无论是哪个阶层,似乎无一例外在这个时代被席卷而行,生命的内部被彻底忽视!应该有人用各种方式记录这一切,审视、反思。请关心作为个体的人!

回复

2013-02-24

甚荒唐,反认他乡为故乡

回复

2013-02-24

我年近古希,脑子亦较僵化。但是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文章。真实,是其最大特点。我的境遇比农民工好,可我非常盼望这些纯朴勤劳的农民工同胞日子一天一天的好起来。这些人生活质量好了才能证明制度的优越。一想到那些说人话不干人事的贪官污吏,腐败分子我都想到马路边上骂大街。 我将是贵刊的常客!

回复

2013-02-24

社会是不公的。很多人尸位素餐,挥霍着国家的钱财却无人管理,国家何时能够真正落实一些关心底层民众的政策啊

回复

2013-02-24

中国农民工是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劳动群体。说他们“上不沾天”是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人无法真正融入他们所在的城市无法享受这些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他们纯粹是为城市或企业提供劳动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人在农村有自己的父母和子女,每年春节他们像候鸟一样的飞回去与亲人暂短的团聚,他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户籍还在农村,但是他们与土地已经没有多少联系。他们很难再回到“口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社会。在中国日益增加的社会财富中,有农民工的汗水与血。鲁迅有一句话“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如果用来形容农民工群体非常贴切。没有听说台湾有什么农民工。这大概是中国大陆特色的一部分。

回复

2013-02-24

中国社会迟早撕裂

回复

2013-02-24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不面对从故乡到异乡的流转与变迁,即使从未离开过的家园,也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不断蜕变.

回复

2013-02-24

谁为底层百姓说话

回复

2013-02-24

简单了些

回复

2013-02-24

城市可以栖居,却未必可以归属;乡土无法归去,却又藕断丝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