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经济改革展望】国企改革改不动在于观念问题

为什么国企改革总是推不动,我认为有观念上的问题。我们对国有企业制度的选择不是立足于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而是立足于需要不需要国有企业,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放在哪儿更合适。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编者按:2013年,改革重新风云激荡,新一届领导人频频放出信号,表明“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一年,城镇化、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的推进这些至关重要的改革,将走向何方?有哪些争论?需要警惕什么?南方周末呈现各方观点,以期激浊扬清,凝聚共识。

我们对国有企业制度的选择不是立足于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而是立足于需要不需要国有企业,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放在哪儿更合适。

为什么国企改革总是推不动,我认为有观念上的问题。

我们对国有企业制度的选择不是立足于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而是立足于需要不需要国有企业,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放在哪儿更合适。

国有企业只是国有资本的载体,国有企业的进退实质是国有资本的流动与分配。那么到底什么是国有资本?

现在公布的财政报告,是一本收支账,公共财政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赤字多少,相当于企业的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回复

2013-02-28

观念问题

回复

2013-02-28

观念问题

回复

2013-02-27

不在于观念好不好!避重就轻,在于体制!当行政权力大于基本法制,权力干预大于市场自由,那一切改革都是掩耳盗铃。

回复

2013-02-23

看看国企谁在管理谁得利就知道跟观念没关系吧,

回复

2013-02-17

不要在理论上非难国有企业,这对国有企业不公平。 现在需要强调法治,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法治的管制下,进行公平竞争才是王道。弱化国有企业就能让私营企业做大吗?弱化了国有企业就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吗? 假如按照纯市场化的运作,电信行业不可能有村村通,偏远地区不可能有电,青藏高原不可能有铁路,偏远山区不会有公路的。 而且在局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垄断,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的,比如自来水、电力、煤气、公交这些行业,全民私有化之后,民众的支付代价不会比现在低多少的。

回复

2013-02-15

放弃国有企业就等于放弃社会主义,这在社会主义国家是行不通的,宁可国有企业搞跨市场经济也决不允许市场经济拖跨国有企业,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国家至上是通过国有企业控制市场经济得以实现的

回复

2013-02-14

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个人资产转移到国外,潘石屹就是例证。

回复

2013-02-14

很含蓄,利益问题啊

回复

2013-02-14

我认为不是观念问题这么简单,而是利益垄断。

回复

2013-02-13

不是观念问题,是利益问题!

回复

2013-02-13

“社会主义是一种好制度,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根本特征”这是观念。支撑这种观念的具体的物质内容就是国企,国企的运作过程寄托着一些人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一种方便的利益输送渠道。而这种观念有支撑着一种制度,这对一些人来说又是更为根本利益所在。

回复

2013-02-13

国企改不动的原因在于观念背后的利益,而不在于利益外表的观念。

回复

2013-02-13

如果,中国公民是不是国有资产?每一种资产和资源都属于国有资产,如果,国有企业不能起到消除贫富差距的话,法制为上的市场经济也许更有效率和公平,事实上,人与人的差距没有那么大,除非有权利在其中起作用,否则,市场会给每个人的付出的努力定价。 我们回来,现在私有的经济难道不是服务国民的任务吗?他们属于某人,同时也属于全社会,公民唯一希望的是,私有企业能在法律和环保的合理的正循环经济形态下,更好的发展。国有企业有两种改革法,拆解,国企霸占的领域放开准入,指定符合我国高度的标准,以法律的高度要求。第二,国有企业必须融资必须上市,股份分給购买者,管理权属于全体理事会。

回复

2013-02-08

国企改革,这几年改革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