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经济改革展望】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政府替代了市场,也就取代了法律的功能。司法改革触及了中国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既是启动下一步政治、经济改革的基点和起点,也是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编者按:2013年,改革重新风云激荡,新一届领导人频频放出信号,表明“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一年,城镇化、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的推进这些至关重要的改革,将走向何方?有哪些争论?需要警惕什么?南方周末呈现各方观点,以期激浊扬清,凝聚共识。

政府替代了市场,也就取代了法律的功能。司法改革触及了中国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既是启动下一步政治、经济改革的基点和起点,也是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

近十年来,法学界、司法界对于市场经济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是有基本共识的。这种共识虽然没有明确的表达,但是大家在观念上、理念上趋于一致。这是近10年来司法改革的最大进展。同时,从2004年中央司法改革小组提出的“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诉讼收费制度、检察监督体制”等十个方面的35项司法改革任务,扩展到2008年“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回复

2013-02-24

在中国不进行政治改革。。。很难做到法律约束一切。。。不要忘记我们的国情。。。广大百姓还需要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文明行为。。。

回复

2013-02-19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部门,“触角”太多或是延伸地太长都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理想形式,与其说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不如说只是个“过客”。作为一个部门,必须遵循社会分工的有效理论,与法律部门、经济部门、学术教育部门等具有独立需求的社会部门协同一致,而不是频频月越界。这宏伟蓝图的勾勒首先需要法制的完善和法治观念的强化,打破传统观念,公共服务部门有权但不是特权,同样要在法治的游戏规则内行使权力,且权利由法律授予。把权利关进法制的笼子里。

回复

2013-02-13

当权力能主宰一切时就只有“官场经济”而没有“市场经济”。

回复

2013-02-12

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