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知道怎么造车了”——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访谈
徐和谊多次向同事朋友推荐海尔的书。“我最钦佩张瑞敏的创新精神与用人方法。”
出任“北汽控股”董事长职务一年多时间以来,身担“改造北汽”重任的徐和谊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人,如何把有才能的人聚集到北汽。
北汽掌舵人徐和谊坐在他宽大的办公室内,办公台对面的白墙壁挂着“贤聚”两个字,墨迹斜下方的樱桃木书架上,摆着海尔张瑞敏的几本著作及徐和谊与张瑞敏的多张合影。
徐和谊多次向同事朋友推荐海尔的书。“我最钦佩张瑞敏的创新精神与用人方法。”
出任“北汽控股”董事长职务一年多时间以来,身担“改造北汽”重任的徐和谊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用人,如何把有才能的人聚集到北汽。
徐和谊用《张瑞敏管理箴言100句》中的段落对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人”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部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所以,“小到家庭,大到企业,人的工作最重要,人的工作难度最大”。
新年刚过51岁的徐和谊点燃“中南海”香烟,北汽诸多烦心事务让他眉头紧锁,他顺手把旁边的窗子拉开一道缝隙。2008年1月中旬,北京冬天清冷的空气吹进室内,穿着雪白衬衫的徐和谊并不为寒冷所动,这位炼钢出身的“拼命三郎”也许早已炼就钢铁般的意志,来对抗寒冷,对抗压力。
“当时是现代来北京,我们才得到信息,我一看两个国家这么近,都是东方文化背景,他们想进入中国的意愿比较强烈,又以性价比高的经济型轿车为主,而北汽也着急上轿车,我们两家谈得比较投机,两杯酒一喝,感情就好了,这事
就这么成了,就这么个过程。”
“不只韩国现代,哪个国家对技术把守都很严。”
徐 钟/摄
从首钢带来了什么
南方周末:在北汽人眼中,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出自北汽,对于这个争议,您能否给出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