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电影幽灵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东部一座死气沉沉的工业城市,在它的郊外,电影导演伊利亚•科赞诺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正在拍摄自己的新片《Dau》。他在一个巨大的木制空间内部,搭建出许多砖砌建筑,轮廓硬朗,形制过时,加上一些夸张的雕塑,气氛十分诡异。他把这里取名为“学院”(The Institute),试图凭借自己的想象使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苏联社区在此地借尸还魂、完美复原。
导演科赞诺夫斯基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也是一个俄罗斯艺术世家的后代,他的祖父是个演员,父亲则是动画片导演。2006年开始,他成功说服很多投资者来支持自己的这个疯狂想法,预算近千万美元。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这是一场不计成本的社会学实验。数以千计的演员生活在这个“学院”里,拿着前苏联的护照,穿着前苏联的服装,使用前苏联的货币——注意,是生活,不是表演——他们可不像市面上其他摄制组一样,白天演戏,晚上收工回家睡觉,导演要求他的所有演员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自己的角色里。这是一个绝对严苛的领地,任何违反要求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雇;所有想要接近这里的外人,包括前来拍摄的摄影师,都被要求在门口留下手机等现代装备(摄影师为了工作带进去的相机已是严重违规),如果携带电脑,最多将被处以125美金的罚款。
物资紧缺,供给落后,严密的监视和任意告密,压抑、沉重、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这些都是斯大林时代最显而易见的标记,剧组成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断地逼近这种感觉。在导演的指挥下,整个拍摄现场都像被前苏联的幽灵附体,一群假人在进行着一个时代的末日狂欢,创造出一座反乌托邦的理想国。
这样的创作动机在科赞诺夫斯基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四》中便隐约可见。那部电影是在一个凄寂的乡间展开的,几个无聊的人无聊地谈天,结果其中一个竟然是克隆人——铁幕时代各种秘密实验所遗留下的怪物。
这部新片其实是一部传记电影,取材于前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列夫•兰道(Lev Landau),影片的名字Dau正是取了兰道名字的后半部分。兰道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量子力学的推进做出卓越贡献,早年还曾因为参与支持革命社会主义、反对斯大林主义的地下左翼活动,而被苏联特务机关格柏乌逮捕关押。1962年,他在莫斯科遭遇一场车祸,婚姻和事业从此一落千丈,一直到6年后离世。
影片不仅关涉当时的政治阴云,还有相当的篇幅讲述这位物理学家多情的一生。这和这个外景地的气氛并不相称,但和导演本人的趣味却相得益彰。据说,导演也是一位情场高手,他在面试女演员的时候,会直接问她们:你们会不会和在酒吧里碰到的男人上床,哪怕不知道他的名字?你们有没有妓女朋友?
批评者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魔术般的实验,一边是导演的理念,一边是实现理念的方式,一边尚存理性,另一边则几经疯狂,这两者之间似乎应该有一条界线。也有人拿他的这部作品和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以及库布里克的《大开眼界》相比,都是在使用电影语言制造一个压抑的世界,但前面两位都不如科赞诺夫斯基做得如此疯狂和彻底。
6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依然没有面世,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电影本身已经被成功地包装为一个讳莫如深的秘密。根据可靠的情报,人们把解密的目光锁定在2013年的戛纳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