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场能为医生定价,医院就可以不再全靠药品供养 解放医生

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从体制中解放医生,让他们自由流动与充分竞争,才能真正让市场来为医生定价,让好医生为医院带来高价值,从而改变医院靠药品供养的畸形现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朱岩和他的同事们希望能建立一个社区医院的连锁品牌,不过,梦想正遭遇着现实的严峻挑战:开业一个月来,每天只有两三个人前来就诊。图为朱岩怀抱着卓正的吉祥物。 (周游/图)

一个体制内声誉正隆的名医,和一个在全国最有名的医院工作的年轻医生,在制度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当下,同时选择离开公立医院,为尚在半途的医改闯出另一条缝。

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从体制中解放医生,让他们自由流动与充分竞争,才能真正让市场来为医生定价,让好医生为医院带来高价值,从而改变医院靠药品供养的畸形现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

当一些探索者勇敢走出医院,却发现能否继续走下去,依然有赖于体制内的变革——如果不能纳入医保范畴,如果公立医院不接受他们开出的转诊单,他们就不会有多少病人。

2012年所谓“世界末日”这一天,上海东方医院知名血管外科医生张强,和北京协和医院肾外科医生朱岩,都选择离开他们栖身多年的公立医疗系统。

一个告别自己业已积累二十年的体制内声誉,一个告别有百年历史的中国一流医院,他们的选择,在公立医院依旧是医疗市场绝对主流、无数人打破头挤入体制内的今天,成为一种罕见的标志性事件。

张强和朱岩选择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一个瞄准医疗市场金字塔的顶端,进入外资背景的私立高端医疗机构;一个走向塔基,按国外的家庭医生模式创建社区诊所。有趣的是,他们都选择了提供相对高端的服务,因为这里管制最少。

无论何种路径,他们想拥抱的都是一个自由医生的职业尊严。

他们的个人选择,为尚在半途的中国医改闯开了另一条缝隙——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让医生从体制中走出来,才能让市场真正为医生定价,也才有可能让医院不再全靠药品供养,从而让医生回归为医生,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

所谓自由执业,就是医生不再仅仅受雇于一家医疗机构,而可以在多个医疗平台之间自主选择执业地点。目前卫生部的规定在几经放宽之后,依然尚未批准完全自由执业,而是限定医生在得到第一家执业点的允许后,最多在三家执业点工作。

“从单位人,到社会人”

2012年的最后一天,张强一大早赶到上海东方医院特需门诊部,办理了最后的离职手续,年终奖和12月的工资都没打算要。

47岁的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决定脱离体制,成为一名自由的医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海里泡了20年,终于上岸了”。

在体制内工作了20年,张强称得上功成名就。他的专长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国内第一个把腹腔镜技术应用到血管外科的医生,东方医院的血管外科在他任主任期间全国知名,患者络绎不绝。体制内的各种荣誉,他也都享受过:五四劳动奖章,各种协会头衔,专业杂志编委。

正因为成功,他的出走显得很“另类”。

自1990年代后期,社会资本逐渐进入医疗领域以来,也有少部分医生离开体制,但大部分是退休的、在原单位“待得不好”的、想赚大钱的,或者难于找到工作的新毕业生。像张强一样年富力强的“体制受益者”离开的,凤毛麟角。

“已经观望了半年,只是需要一个导火索。”张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把这称为是一次“自我重新探索”。他在东方医院曾经努力探索特需门诊,也就是高端服务,挂号费300元,患者享受高质量服务,预约看病,至少半小时的问诊时间,甚至在做手术时可以点自己喜欢的音乐。

这是张强理想的工作方式,“最好手术后还能来杯咖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7)


回复

2013-07-04

回复

2013-06-21

月收入七八千能对得起一个县级医院的小医生,对不起全国最大最好的协和医院的医生你能想象在全国最好的建造师事务所 或者最好的律师事务所的 骨干一个月七八千吗?

2013-02-02

依照这样的趋势,好的医生都跻身贵族服务行业,而给穷人看病的医生要么是抱怨自身工作差,要么是医疗水平低下的医生,给平民百姓看病的医生势必会被认为医术不高。医疗制度是有问题,但解决方法未必只有让医疗行业变为市场这样一条路。另外,文中提到,月收入七八千,这样的工资水平难道还对不起您的职业么

回复

2013-05-08

医生多,病人少,如果我是报纸编辑,我也只写病人被医生害死。

2013-02-01

没听说过医生能被病人害死的,倒听过很多病人被医生害死的例子。看问题不要太片面。谁也不想耽误医生们的远大前(钱)程,但市场化同时,医疗公平性的议题必须得到充分考虑和解决。

回复

2013-02-06

那问你,月收入七八千高吗?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些农民工一个月赚个七八千一个月,觉得是天经地义,那是血汗钱,但好像医生工资高了,就觉得匪夷所思!所以在中国,命有时候真不值钱!

2013-02-02

依照这样的趋势,好的医生都跻身贵族服务行业,而给穷人看病的医生要么是抱怨自身工作差,要么是医疗水平低下的医生,给平民百姓看病的医生势必会被认为医术不高。医疗制度是有问题,但解决方法未必只有让医疗行业变为市场这样一条路。另外,文中提到,月收入七八千,这样的工资水平难道还对不起您的职业么

回复

2013-02-06

又是一自以为是的家伙!资本主义差吗?

2013-02-06

医疗,教育。。。这些如果全力进入市场化,我们离资本主义也就不远了,然而好不容易填饱肚子的大部分中国人可能又要贫病交迫。三思,谨慎!

回复

2013-02-06

中国还是穷人多,那样穷人只能吃中药了

回复

2013-02-06

老医生定价,新医生呢?风险大,病人多,老医生看得过来吗?还不是年轻医生为主

回复

2013-02-06

医疗,教育。。。这些如果全力进入市场化,我们离资本主义也就不远了,然而好不容易填饱肚子的大部分中国人可能又要贫病交迫。三思,谨慎!

回复

2013-02-05

这就是中国大陆未来医疗行业的方向!

回复

2013-02-04

在中国似乎怎么做都能行得通,又似乎怎么做又都行不通。

80479510
回复

80479510

2013-02-03

目前的环境下,这样的收入与医生付出的劳动还是不匹配的。

2013-02-02

依照这样的趋势,好的医生都跻身贵族服务行业,而给穷人看病的医生要么是抱怨自身工作差,要么是医疗水平低下的医生,给平民百姓看病的医生势必会被认为医术不高。医疗制度是有问题,但解决方法未必只有让医疗行业变为市场这样一条路。另外,文中提到,月收入七八千,这样的工资水平难道还对不起您的职业么

回复

2013-02-02

依照这样的趋势,好的医生都跻身贵族服务行业,而给穷人看病的医生要么是抱怨自身工作差,要么是医疗水平低下的医生,给平民百姓看病的医生势必会被认为医术不高。医疗制度是有问题,但解决方法未必只有让医疗行业变为市场这样一条路。另外,文中提到,月收入七八千,这样的工资水平难道还对不起您的职业么

回复

2013-02-02

历史上的均贫富从来就没有成功过。中国历史上的数次显著的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形态所限,成功的几率本就不大。 目前所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其说是可行的方案不如说是长远的期望。中国的经济发展目前非常的不平衡,无论如何都无法通过所谓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取得尽如人意的效果。即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市场化了的医疗体制内,中低收入者也很难支付得起昂贵的医疗费用。用收入分配制度只能解决一部分廉价医疗服务的普及,对于重大疾病的开销根本素手无策。 市场化的核心是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根据经济能力来分配。但医疗服务不是普通消费品,它在本质上应根据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来分配。否则就把人的健康和生命标价出售。谁要推销医疗体系的完全或大部分市场化就首先要满意地回答这个基本道德伦理问题。 将目前医疗体制的弊端完全归结于非市场化的缺陷就是将一个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状况紧密联系的大问题简单化。市场化是激励医疗队伍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把市场化作为包治百病的丹药就是不明就里地,不综合地看待病人症状。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市场化,而在于如何综合妥当地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同时解决医患双方的问题。如果市场化能解决一些问题,那就适当引入市场因素,但不是把医疗系统扔给市场,任其无序,无视道德伦理地运作。市场里能出现文中所举的例子好结果,但也能出很多骇人听闻的事件...市场的激励作用是两面的。 把问题搞砸的第一歩就是形成支持或反对市场化的简单视角。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013-02-01

你的这个担心可以解决,过去叫均贫富,现在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回复

2013-02-02

呵呵 问题是市场化长远上会造成最好的医疗最贵,贫富区别进一步拉大的情况。市场的调节和竞争是建立在以纯盈利为基础上的啊!市场在商业中是好事,但医疗教育不是纯商业啊!这些不能以纯金钱利益来计算的公共福利事业交给市场调节害处有多大看看国际学术界分析的众多试验了市场化医疗的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就知道了!最后变成穷人依旧看不起病,或者只能看得起质量最差的医疗(因为质量竞争不过才拉低价格),受益的只有本来就看得起病的社会中上层啊!千万别以为市场化是万能的,最后后悔都来不及。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公有制前提下进行改变,政府必须有这个决心去改,妄想通过市场化解决问题最后只会冒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

2013-02-01

市场化才是真正该走的路,市场有调节作用,有市场就会有竞争,竞争的环境才会使民众真的受益。看看现在的形势,哪个不是政府垄断才价格高涨的?教育、医疗、石油...为这两位医生的行为鼓掌!

回复

2013-02-02

若想真正实现自由执业,不对旧体制动刀很难取得实质成功

回复

2013-02-01

有谁能解开以药养医这道难题,世卫应颁发一个医学奖。

回复

2013-02-01

医疗市场化在中国是完全可行的,国人有权利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政府在这方面不应固守陈法,相反应积极协作,给予其资金上的支持、完善相关制度,开放资源。私营医院在未来更可以承办面向低消费群的服务,最终目的是让医疗体系完全市场化,在市场化的框架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对民众的服务,提高中国这相应方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回复

2013-02-01

你的这个担心可以解决,过去叫均贫富,现在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3-02-01

那么大量流失高素质医生的公立医院还是一个能公平有效地给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吗?市场不是万能的。解决医疗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导入市场竞争就万事大吉了,市场竞争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如果不详尽探讨其副作用,一味强调市场效率,作者的立场和客观性就应受到质疑。 纯粹市场化的医疗体系的必然结果就是越有钱越能占据更优,更多的医疗资源,越没钱越无法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极端情况下甚至无法保障基本需求。如果不在系统内设置完善的保障体系,最大程度消除的负面影响,那么市场化就免谈。

回复

2013-02-01

发芽了!总有机会长大!

回复

2013-02-01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