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邓小平和他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早在1961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就开始了对中国问题的写作和研究,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邓小平时代》的写作。“写邓小平这本书,邓的很多活动发生在广东,而我在1980年代已经很详细地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南方日报》对我的帮助很大。”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阎彬 张洁瑶
“邓小平走的路,他们继续走,只是情况不一样了。”2013年1月18日,《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并没有清楚地给出自己的界定:现在是“邓小平时代”,还是“后邓小平时代”。
21年前的这一天,邓小平开始南巡。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的书房里放着邓小平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用作了《邓小平时代》一书的封面。在他的书房里有不少与邓小平有关的中英文书籍。直接有关的书有三十多本,间接有关的就更多了,诸如《周恩来年谱》、《陈云年谱》等。
傅高义和同辈的汉学家不同的是,不仅有很强的汉语阅读能力,还有一口极其流利的汉语。在采访中,他轻松地说出:落井下石、举重若轻、韬光养晦、独一无二等成语。
早在1961年,傅高义就开始了对中国问题的写作和研究,他在写作《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时,在香港研读所能找到的中文报纸,其中很重要的资料是《南方日报》,他在助手的帮助下,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整理筛选,最终完成了著作。后来,他采用同样的方法,用十年时间完成了《邓小平时代》的写作。
2012年《邓小平时代》在内地正式出版。这是一部64万字的大砖头,注释多达80页,采访了300多人。傅高义和众多各个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及其亲属也成为了朋友。
傅高义说,《邓小平时代》还将继续修订,采访也还将继续,他希望那些没有接受他访问的人能够接受他的访问,其中最让他牵挂的是邓朴方。傅高义说,邓朴方已经拿到了这本新书。如果他接受采访,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再飞来北京。
“《南方日报》对我的帮助很大”
南方周末:你早期很多著作都跟广东有关,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
傅高义:是因为关于广州的材料多。我从1961年开始写中国的事,前两年在哈佛看书,第三年我来到香港。当时研究中国社会,去香港的比较多,同时也有一批人去了台湾,但是依我看,台湾有偏见。我想深入地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材料当然是广东。当时有一批人是从香港到广东,又从广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