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现在的钟鼓楼,和以前不一样了”

地理上的钟鼓楼,位于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古代的报时中心。拆,还是不拆?居民、政府和古迹保护专家,正形成一个微妙的三角。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曾一智有时理解这些居民,但有时,又难抑愤怒,“在这么高额的补偿款前怎能不动心呢?”

责任编辑:何海宁 曹海东 朱红军 袁端端 周琼媛 陈佩

钟鼓楼地区搬迁的消息一直未绝,这一次,真的来了。然而,拆,还是不拆?居民、政府和古迹保护专家,正形成一个微妙的三角。

1994年12月17日,晚8点40分,一位北京男孩跳上了香港红磡体育馆的舞台。穿着符号般的海魂衫,脖扎红领巾,吉他斜挎在腰间。他叫何勇。

面对台下歌迷,何勇和他的父亲合作了一首歌——《钟鼓楼》。对于香港观众而言,这个地名陌生、遥远,但并无妨碍,他们在歌声里,想象一座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古建筑。

地理上的钟鼓楼,位于北京城传统的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古代的报时中心。何勇就出生在后海边的中国歌舞团宿舍,距离钟鼓楼不足1000米。

12月17日那一夜后,何勇的摇滚生涯从巅峰一路下滑。后来,人们在媒体上看到他,已经是一位身材臃肿的中年人,也不再穿着那件海魂衫。

钟鼓楼同样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在激流回旋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权更迭、对外开放、城市扩张、商业利益、文物保护,无一不在钟鼓楼留下印记。

就在2012年岁末,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公告已经贴在周边的大街小巷里。

只不过,这一次,杂音异常响亮。

不坚定的保卫者

天气冷得要命。12月26日,北京,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0℃。晚上8点,张保革还在钟楼湾胡同遛弯。昏黄的路灯灯光直抵老张身上,背后留下一个肥硕的影子。

被南方周末记者叫住,他用余光扫了扫四周,“真是记者?”确认后,领着记者往胡同深处走,“拆迁的人都蹲在这呢,晚上9点才下班。”

钟楼湾胡同甲32号,灯火通明,这里是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指挥部的现场办公点。透过玻璃窗,墙上贴满了纸,乍一看,还以为是房产中介。

“以前道路清晰着呢,这个点进胡同,还真是有点怕。”钟楼湾胡同20号是他的家,在钟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3-01-07

拆了,北京和其他的商业都市还有区别么,还能有老北京的感觉么

回复

2013-01-07

败家子 全拆了哪找北京去

回复

2013-01-07

拆吧,好歹我长沙城也有几千年历史。现在几乎啥都找不到了

回复

2013-01-07

该发展的地方不发展,不该拆的狂拆,最后什么都不剩了

for something
回复

for something

2013-01-06

什么都不剩了

for something
回复

for something

2013-01-06

什么都不剩了

回复

2013-01-05

拆改了鼓楼的北京还能剩下什么。

回复

2013-01-05

都拆了 留下的还有什么 还有什么会被记住 我们正在抹杀曾经引以为豪的过去 文明 历史 古迹 ......离我们远去 高楼 现代 利益 ......包裹了当权者的眼帘

fun318
回复

fun318

2013-01-05

如果故宮不是太大,估计故宫他们也想拆

回复

2013-01-04

北京是座古城,应该有古城的气息,看看现在的北京,胡同,四合院,古建筑都没了,哪里还有老北京的感觉,这些东西都不可再生,拆一点少一点,曾经犯过的错误不要再犯了。希望改造的方案拿出来开听证会,大家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