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黄兴、同盟会:立宪与革命之争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朝野争议了数年的改革,终于启动。与此同时,孙文、黄兴的同盟会与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交锋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保留帝制。
责任编辑:南方周末编辑部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朝野争议了数年的改革,终于启动。与此同时,孙文、黄兴的同盟会与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交锋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保留帝制:同盟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凡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朝野争议了数年的改革,终于启动。与此同时,孙文、黄兴的同盟会与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交锋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保留帝制。
责任编辑:南方周末编辑部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朝野争议了数年的改革,终于启动。与此同时,孙文、黄兴的同盟会与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交锋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保留帝制:同盟会
网络编辑:思凡
丹佛
文末言:“孙、黄孤注一掷,于是有了辛亥年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幸得成功。数月之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清帝逊位,革命与立宪之争以孙中山的胜利告一段落。” 辛亥年孙、黄孤注一掷不错,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为明证,然此役惨败,120余人之革命党精英组成的敢死队牺牲80余人,怎能说“幸得成功”?武昌起义的确“幸得成功”,但与孙黄几乎毫无关系,故首句即不能成立。作者此前另文写道,“同盟会是由流亡海外的各反清会党联合组成的革命团体,自1905年在东京成立起,表面上尊孙中山、黄兴为领袖,但因成员复杂,派系纷纭,孙、黄久居海外,总部形同虚设,国内组织涣散,山头林立,基本呈各自为政的局面。” 此亦共识。武昌起义前,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了长期的革命宣传工作,并约请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大佬作起义指挥,但无一人前往,起义由蒋翊武、刘公、吴兆麟等领导,与孙黄之同盟会无直接关系。实际上,经黄花岗重创,同盟会陷于瓦解的状态,主要领导人都非常灰心,没有辛亥年再次发动起义的计划。 “革命与立宪之争以孙中山的胜利告一段落”也不准确。尽管革命形势发展不如立宪运动迅猛,两派之间也确实有过颇为激烈的斗争,然两者在国内事实上之互动始终存在。两派人士大大多和平相处,甚或为朋友、至交,也不断有相互转化者。革命派是革命的直接鼓吹者,立宪派是革命之间接主张者,“此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 在清政府不可救药的时候,连立宪派大佬梁启超都在委婉的号召革命,他说:“诚能并力以推翻此恶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则一切迎刃而解,有不劳吾民之枝枝节节以用其力者矣。” 很多立宪派直接投向了革命的行列,两大运动走向合流,最终要了清王朝的命。辛亥革命是二者联盟取得的共同胜利。其实立宪派的实力远超革命党,故孙黄仅风光了数月,便黯然下台。此亦学界共识。
丹佛
《孙文、黄兴、同盟会:立宪与革命之争》一文题目即不妥,孙、黄即同盟会首领,三者不能并列,且“孙文、黄兴、同盟会”仅代表革命派一方,无法与冒号后的“立宪与革命之争”呼应,明显失衡。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朝野争议了数年的改革,终于启动。与此同时,孙文、黄兴的同盟会与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思想论战,交锋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要不要保留帝制。”该文开言即错,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但革命派与立宪派在东京进行的思想论战始于1905年,终于1907年,持续近两年,它如何与1906年9月1日一天完毕的清廷宣布筹备立宪同时呢?即使是1906年开始的政治改革,仍无法在时间上并立。 立宪与革命,就其政治体制目标而言并非南辕北辙,本质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惟政体形式有别而已,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以暴力倒清,此乃学界共识,中学教材即有,故文中第二段首句中“两派的政治主张冰炭不容”过于武断。
宪政和专政到底哪个好,不用自我标榜,纵观世界历史,一目了然。
宪政和专政到底哪个好,不用自我标榜,纵观世界历史,一目了然。
111
alberta01
说得好,中国就是做事太激进,名族性使然,什么不行了就打倒重来,不行就再打倒再重来,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啊。当时搞立宪绝对好过搞共和。
孙中山从美国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没有君主,没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阶级,只有资产阶级和农场主的博弈,一场内战就决定了共和制的确立,没有复辟的风险; 孙中山归国,也想通过一场内战,就建立起共和制,但国情不具备;我们的封建制已经2000年了。。。中国人打来打去,胜者为王,挂羊头卖狗肉继续搞复辟。。。亿万中国人的血就这样尽流去了。。。 看来看去,假如是当初立宪派的胜利,中国会不会像日本一样的突起?
宪政和专政到底哪个好,不用自我标榜,纵观世界历史,一目了然。
中国应当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集权而不专制,民主而不民粹,以法律对抗官僚系统,否则很容易就落到印度那种官僚加分权民主的泥潭里,精英都羞于回国,那才是真正的失败国家。
这位观点新颖,可惜缺少点常识.
中国的好声音:革命、万岁。 我们已经喊了百多年了,也干了百多年了。歇会吧,聊聊宪法怕什么啊? 我提示大家一下,原子弹就是不受控的核聚变,其后果,你去问问日本人,如同革命。核能源的应用,是受控核聚变,这个控制很需要智商的,控制的好(宪法)就造福人类了。
立宪距离革命是如此的近。
孙中山从美国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没有君主,没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阶级,只有资产阶级和农场主的博弈,一场内战就决定了共和制的确立,没有复辟的风险; 孙中山归国,也想通过一场内战,就建立起共和制,但国情不具备;我们的封建制已经2000年了。。。中国人打来打去,胜者为王,挂羊头卖狗肉继续搞复辟。。。亿万中国人的血就这样尽流去了。。。 看来看去,假如是当初立宪派的胜利,中国会不会像日本一样的突起?
老大,日本人享受的是核裂变。目前核电站只有裂变的电站。。核聚变的只有氢弹。。
中国的好声音:革命、万岁。 我们已经喊了百多年了,也干了百多年了。歇会吧,聊聊宪法怕什么啊? 我提示大家一下,原子弹就是不受控的核聚变,其后果,你去问问日本人,如同革命。核能源的应用,是受控核聚变,这个控制很需要智商的,控制的好(宪法)就造福人类了。
中国的好声音:革命、万岁。 我们已经喊了百多年了,也干了百多年了。歇会吧,聊聊宪法怕什么啊? 我提示大家一下,原子弹就是不受控的核聚变,其后果,你去问问日本人,如同革命。核能源的应用,是受控核聚变,这个控制很需要智商的,控制的好(宪法)就造福人类了。
听说你们被强奸了,做为90年代未00年代初那一段时期你们忠实的粉丝,特来鼓励你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畏强暴。
这何尝不是一种倒退
政治改革不朝前走,腐败、不公会越来越严重,也就必然会被民众推翻。清朝、民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盟会当家是不是孙文
同盟会当家是不是孙文
丹佛
整体观之,二元对立、就事论事是该文的最大缺陷。作者只注意到革命与立宪的争斗,而忽视其妥协与互动。实际上,清末最后十年间,在诸多社会政治运动中,新政、立宪、革命并立为“三足”,革命派与清政府势处两极,立宪派依违其间,呈两极明显对立、中间模糊交叉的复杂状态。清末十年政局若缺少对清政府新政的分析,绝对是不完整的分析。 以立意而言,全文既未涉梦想,亦未关照现实,几乎全是史实,似离题太远。早在1884年甲申易枢后,郑观应请开国会;汤寿潜建议搞“上院”和“下院”;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前竭力呼吁朝廷开设议院,中国的觉醒者已经开始摹划宪政蓝图。1906年后,立宪派发起的声势越来越浩大的宪政运动是中国20多年宪政梦想的总爆发。范先生前此已在南周连载“辛亥逸史”已久,且有若“同治中兴”时期“预备立宪”,庶几有成功可能之高论 ,编辑誉其“积十年之功,检阅史料,辑轶搜奇,追本溯源,去伪存真,力图还原辛亥年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和真相,真实记录各色人物的所作所为和心路历程,再现辛亥革命的原貌。” 则其“辛亥史论”不当如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