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塑化剂的毒性与安全标准

白酒中的塑化剂,如果喝酒量比较大的话,确实会构成“曝露剂量”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不过,与它们相比,酒精本身的危害要显著得多。所以,不管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为了健康而不喝酒、或者至少是“少喝酒”,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白酒普遍存在塑化剂”的新闻,让许多人一如既往地质问“还有什么东西可吃”。而一些媒体渲染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更让人们忧心忡忡。

在谈论食品安全的时候,经常听到“某某毒性很大”“某某的毒性是某某的XX倍”的说法。这些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毒性与安全标准呢?

在毒理学上,用“半数致死量”来衡量一种物质的毒性,简称LD50。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同的试验这个时间可能不同),毒死一半试验动物每天所喂的这种物质的量,折算成“每天每公斤体重的量”来表示。试验动物一般是大鼠,也有兔子等其他动物。LD50越低,毒性越大。在塑化剂新闻中最受关注的两种塑化剂,DEHP的LD50是30.6克,DBP的LD50是8克。这个量差不多不是“毒死”动物,而是“撑死”了——要知道,水的LD50也不过90克。而三聚氰胺的LD50是3.2克,比塑化剂低了几倍。从LD50的角度,塑化剂的毒性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


回复

2013-01-04

对于超标问题,总有一些说法,就是其实对身体并没有多在伤害。问题是这个“标准”是怎么出来的,又有什么意义?按专家的解说,其实,无所谓“标准”不“标准”了,反正也没有害。或者,把“标准”提高啊,这种矛盾的做法,让人们不得不对专家产生一些看法。。。。。

回复

2012-12-27

白酒中即使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也会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与导管那些接触逐渐导致塑化剂溶解进去。而是否人为添加还要看相关质检部门去进行检测。个人认为本文意义在于告诉大众塑化剂并不可怕,至少对于非人为添加的低剂量并不要过分恐惧。

2012-12-27

“至于白酒中的塑化剂,如果喝酒量比较大的话,确实会构成“曝露剂量”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不过,与它们相比,酒精本身的危害要显著得多。所以,不管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为了健康而不喝酒、或者至少是“少喝酒”,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就算正文很科学,但结尾是典型的画蛇添足,这样一来,这科学的东西还是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有益的指引。 “如果喝酒量比较大的话”--这是现实中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塑化剂构成“曝露剂量”将不可避免,你说危害可以避免吗?严格地讲,这种如果的情形不应当以“假设”的形式来考量,如此做法存在有意回避其危害的嫌疑。 再说“不过...”部分。这话锋一转,塑化剂成了小毛贼啦,好像超标了也没什么罪恶深重的,大坏蛋是酒精,要想从良,还得同大坏蛋断绝关系。

回复

2012-12-27

“至于白酒中的塑化剂,如果喝酒量比较大的话,确实会构成“曝露剂量”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不过,与它们相比,酒精本身的危害要显著得多。所以,不管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为了健康而不喝酒、或者至少是“少喝酒”,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就算正文很科学,但结尾是典型的画蛇添足,这样一来,这科学的东西还是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有益的指引。 “如果喝酒量比较大的话”--这是现实中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塑化剂构成“曝露剂量”将不可避免,你说危害可以避免吗?严格地讲,这种如果的情形不应当以“假设”的形式来考量,如此做法存在有意回避其危害的嫌疑。 再说“不过...”部分。这话锋一转,塑化剂成了小毛贼啦,好像超标了也没什么罪恶深重的,大坏蛋是酒精,要想从良,还得同大坏蛋断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