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时刻之三】多哈24小时:气候谈判的中国Style “我们帮主席下了决心”
美国连表“不接受”,俄罗斯摔桌牌……多哈气候大会主席还是敲响了表示通过“多哈气候通关”一揽子决定的小锤。这就是戏剧性的多哈气候大会。敲锤之前的24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又展现了怎样的谈判策略?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周琼媛 陈佩
美国连表“不接受”,俄罗斯摔桌牌……多哈气候大会主席还是敲响了表示通过“多哈气候通关”一揽子决定的小锤。敲锤之前的24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又展现了怎样的谈判策略?
阿卜杜拉·阿提亚(Abdullah Bin Hamad Al-Attiyah)主席语速飞快,甚至没念完大会决议的关键段落,就义无反顾敲下了表示“通过”的小锤。
多哈当地时间2012年12月8日下午6点47分,这位多哈气候大会主席的旋风敲锤过后,大会现场瞬间沸腾,掌声、欢呼声中夹杂着来自NGO的嘘声。此时,大会已经超时24小时47分钟。
这就是戏剧性的多哈气候大会。
不过,就在锤起锤落前的数小时,这个被称为“多哈气候通关”(Doha Climate Gateway)的一揽子决定,几乎因为俄罗斯等国对其手中持有的排放冗余配额(AAU)的执迷而命悬一线,甚至一度出现《京都议定书》(KP)第二承诺期命运要投票表决的悬疑。
减排一再妥协,俄罗斯仍逼宫
混乱从12月8日下午3点开始。
零星警卫守护的大会会场前半区,一圈圈政治家扎在一起,后半区的NGO不时制造声响,催促尽快做出决定。各国部长们则纷纷跑上主席台,现场磋商。
这一切源于俄罗斯等国对AAU(俗称“热空气”)的异议。AAU原是《京都议定书》(KP)第一承诺期为发达国家规定的排放权利,“热空气”可用于冲抵本国减排任务,也可依国别交易。
由于俄罗斯、乌克兰及波兰等国经济衰退,排放下降,产生了大量“热空气”。数据显示,上述三国“热空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