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民主协商解难题

我经历过两次“协商民主”,但不是在人代会上,也不是在政协,虽然我当过人大代表,也当过政协常委。第一次是在文革坐牢时,我掌勺分菜,为做到分配公平,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只要有一个人反对,我就下台;第二,我的那一份,比大家的都要少。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张婷

 南通市虹西社区“求是园”议事会是社区民主议事的机构。社区议事会成员称为“社区议员”,“议员”由每幢楼的楼组长或骨干党员构成。每逢重大问题,“议员”通过搜集民意、确定议题、汇总意见、民主讨论、表决最终形成决议,并及时将结果公示。自2011年12月成立以来,“求是园&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


回复

2012-12-03

作者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我是高校一名教师,平时负责学生奖助学金的评选,奖助学金没什么,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成绩。助学金标准笼统模糊,再加上数额巨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名额有限,比例有不小,基本50个人的班有10个名额。选出来的人除了极个别大家都同意,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有意见。这也是老大难问题。有人提议将钱按人头平分,但学校没人敢这样做。大家都知道每次评助学金,将是一次收入再分配,结果就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作者的作法值得我们一试,可能效率是低的。

回复

2012-12-03

正如图片中所示,大部分参加这种会的只有中老年人,其他人都忙着上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