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巽芝

“他出走后,所有的罪过都落到我的身上了……熬过漫漫长夜,我终于活下来了,终于看见了曙光,回归到正常的人生之路……”“你真了不起,当时,我们大家都佩服你。”我由说,“现在应该更加钦敬你!”“有什么值得佩服的,我不过是狂风暴雨中的一棵小草而已。”

责任编辑:刘小磊

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

1953年,我在家乡的一所中学高中毕业,考取了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机械系,就在当年9月来学校报到的时候,和我一同走进校门的是一位梳着双辫的女同学。在新生签到处,我知道了她和我同一个专业,名叫王巽芝。更巧的是,我们分在了同一个班上。我这才知道,她来自遥远的湖南,是一位美丽的湘女。

虽然是湘女多情,我们却没有多少交往,一则她生性腼腆,言语不多;二则因为她入学不久就被我们班一位男同学盯上了。这位同学叫王敬庭,身材魁梧高大,相貌堂堂,大家都以“大王”称之,王巽芝身材窈小,则被称为“小王”。名花有主,他人当然只好礼让三分,不存非分之想了。

一入大四,为了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系里决定我们的毕业设计到工厂去做。我们班一分为二,一半到江南名城无锡,去一家柴油机工厂;另一半留在天津,去一家机床厂。我去了无锡,“二王”留在天津。

时在1957年春天。

当时,高等学校是“鸣放”最热烈的地方。天津大学当然也不例外,再加上广大师生又有着恢复“北洋大学”名称的特殊情结和强烈愿望,所以“鸣放”就更加起劲了。我当时在无锡实习,没有机会参加学校的活动,还感觉有点遗憾呢!而在天津机床厂实习的同学,却可以经常回校,当然也就卷进这个热潮中了。“大王”成了其中的活跃分子。大鸣、大放、大字报,哪样他也没落下。其实,他也没什么太独特的意见,无非是发了几句牢骚:什么“‘肃反’运动打击面过宽”啦,“公私合营太快”啦,“北洋大学不应该改名”啦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