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31)
作为东北第一家从农村引进女性农民工的单位,这个原名“哈尔滨市妇联家庭服务员介绍所”的单位,目前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年妇联和家政中心引进女性农民工的举动,也掀开了东北农民工成批进城务工的第一页。
第二部 跨一只脚进城(1984—1988)
第二组样本 城市拓荒者 “打工妹”群像
第六篇 黑龙江哈尔滨:离开热炕头当保姆(2)
进城之后:有人刚来就想回家
介绍所刚成立时,一直在位于兆麟大街123号的哈尔滨市委大院里办公。直到1986年夏,市妇联出了一笔钱,介绍所搬到了市委附近的东七道街,租下了附近的民房办公。就在那时,已退休的干部李雅贤,被返聘到介绍所里,和年轻干部李晓萍一起搭档管理介绍所。
进城后,女工们的第一课,就是接受介绍所的培训。短短半天里,介绍所的干部们介绍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之后,祁艳华和同伴骆海燕,经过短暂的与用户见面,就被分别分进两户人家里。
在哈尔滨的第一晚,骆海燕躺在陌生的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想起家里的热炕,想起父母,更担心自己能否干好那些从没干过的家务。初次离家的骆海燕忐忑了,第二天一早,她告诉刚签下合同的用户,她要回家。
骆海燕被用户送回了介绍所,李晓萍劝说了很久,但没有效果。当年像骆海燕这样,只在用户家待上一两天就想走的,并不少见。骆海燕最终被父亲接回了家,再也没有回哈尔滨。
这样草率签合同,有时确实容易干不长。呼兰县方台乡的赵晓红,没干满一个月,就觉得雇主总在挑她的刺。试用期未满,她就找到介绍所要解约。那天,妇联干部胡亦红正好到介绍所来,看到刚解约的赵晓红。两人聊了几句,觉得很投缘——于是,胡亦红成了赵晓红的第二个用户。
在胡亦红家工作了一年多,直到父母给赵晓红相了对象,要她回老家。胡亦红的儿子在她的照料下,已经会走路了,临走前,胡亦红给她送了一张孩子的照片。多年过去,赵晓红仍把这张照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