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如何从亲美转向反帝的

孙中山虽然早在1904年就提出“帝国主义”名词,但直到1924年改组之前,国民党从未以组织的名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纲领,更没有将“反帝”转化成公开政策。对此,俄共政治局派来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的鲍罗廷认定“国民党在主观上并不反帝”。

责任编辑:刘小磊

“帝国主义”是列宁的表述,原意指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1922年1月,为对抗华盛顿会议,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运动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国主义的性质”。

1924年1月,还没有党章、党纲,从不开会的松散组织国民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重要文件《大会宣言》。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它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作为重新解释参照的,是1923年11月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本来就是共产国际为国民党“一大”量身打造的文件,共产国际将它作为国民党党纲的基础介绍给国民党。《决议》规定了国民党的任务,并对如何制定革命纲领和革命策略提出指导性意见。三民主义正是以该决议精神为范本重新作解释,其中,又以民族主义最为瞩目。

关于民族主义的解释,重点在于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这正是俄共所乐意看到的。苏俄驻中国全权代表加拉罕就得意地说过:“民族主义是按照共产国际的声明的精神解释的。”国民党第一次公开亮出“根本反对帝国主义,取消一切对外条约”立场。

孙中山虽然早在1904年就提出“帝国主义”名词,但直到1924年改组之前,国民党从未以组织的名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纲领,更没有将“反帝”转化成公开政策。这并不奇怪,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一直四处奔跑希望得到外援,尤其对英美期望甚高。对此,俄共政治局派来担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的鲍罗廷早已不以为然,“国民党的知行观中,就找不出一点认真的必须同帝国主义进行彻底斗争的表示”,鲍罗廷就此认定“国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