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经济新动力·广东】“公共秘书”科技局

科技局的变迁,背后是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变化。科技局的忙碌,则是因为市场力量尚薄弱。只有当包括实验室、生产线与金融市场在内的现代市场经济能自如运转,目前为三方提供连接的科技局,才能悠闲下来。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东莞与高校合作成立的产学研机构,大多藏在这些安静的小楼里。 (CFP/图)

科技局的变迁,背后是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变化。

科技局的忙碌,则是因为市场力量尚薄弱。只有当包括实验室、生产线与金融市场在内的现代市场经济能自如运转,目前为三方提供连接的科技局,才能悠闲下来。

从配角到主角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是严济荣的常态。

严是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与南方周末记者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两家申报市创新科研团队的当地公司找他。这两个项目,从写申报书再到答辩、做PPT,严的辅导可谓是细入骨髓,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管。

严济荣还兼任东莞市资本上市办副主任,因为辅导多家企业上市,他在当地被誉为“企业教父”,找他辅导上市的人排成了队,也挤满了他的每一天。

在科技局,如此忙碌的不只是严济荣。

当天下午,发展规划科科长李耀球的办公系统里,闪动着三个需要紧急处理的会议批件。现如今,在东莞凡是涉及经济的会议都会叫上科技局的人。

繁忙是科技局的共同场景。因为全局39人根本忙不过来,不得不从其他单位借调了15个人。

严济荣在东莞科技局已经工作了17年。他依稀记得,1995年他刚来时,只有四个科室——办公室、科技计划科、科技管理科、专利管理办公室。当时政府支持的经费叫做科技三项经费,主要面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基础性实验,金额不过百万元。

当时,科技局除了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发放科研经费,还有两项工作,即培训企业和政府部门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宣传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1997年,东莞科技局第一次组织产学研考察团,但企业的报名数却是零。无奈之下,科技局找来七八个公务员充数。

“在十一五之前,科技是配角,这些年渐渐变成主角。”严济荣说。变化从2006年开始。“十一五”政府提出了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口号。

从这一年开始,东莞设立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而在此之前,东莞每年的科技经费不过三四千万元。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番,成了20亿,科技局也从清水衙门变成了手握重金之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