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经济新动力·广东】中国面板与时间赛跑

在曾经由日、韩、中国台湾主导下的液晶面板市场,现在有了中国大陆的新对手——深圳华星光电。这家总投资规模达245亿元的公司对广东产业升级、电子产业链的形成意义深远,但作为这个产业的后来者,华星光电不可能长期依赖政府扶持,它需要与时间赛跑,积累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实力,以跟上技术升级的浪潮。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2011年8月8日,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现代化自动生产线即将入库液晶面板。 (CFP/图)

在曾经由日、韩、中国台湾主导下的液晶面板市场,现在有了中国大陆的新对手——深圳华星光电。这家总投资规模达245亿元的公司对广东产业升级、电子产业链的形成意义深远,但作为这个产业的后来者,华星光电不可能长期依赖政府扶持,它需要与时间赛跑,积累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实力,以跟上技术升级的浪潮。

2012年10月26日,TCL(000100.SZ)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华星光电项目提前三个月实现设计产能10.8万片,良品率达到95%,成为海峡两岸产能最大的8.5代液晶面板工厂,并在2012年9月实现经营性盈利(即不计补贴的主营业务盈利)。

这是个难得的好消息。在2012年上半年,华星光电经营性亏损仍达4.8亿元。

2010年1月,华星光电8.5代液晶项目在深圳市光明新区正式打桩。用了17个月建成投产、10个月爬坡达产,创造全球范围内业界最快的纪录。245亿元的投资规模,也使其成为深圳市建市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

从其股东构成来看,一诞生便具有某些先天优势。其主要股东包括TCL、深圳深超科技有限公司、韩国三星电子。TCL是下游家电企业,自华星光电量产之后,就是其第一大客户;深超科技是深圳国资委直管企业,代表着政府的扶持;三星电子拥有技术优势。

但作为液晶面板行业的新玩家,华星光电一出生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如何挖掘人才,形成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如何规避折旧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定律?如何在新一代技术成熟之前完成自己的资本和技术积累,而不致落伍?

过去,日本、韩国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