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 超级中学的源起与隐忧
个别“超级中学”每年获得的教育经费,往往超过当地普通中学所得经费的10倍;此外,在招生政策、遴选优秀生源上,也多以“实验”之名,获得倾斜。“超级中学”一家独大,造成当地教育生态的失衡,是“小升初”长期为人诟病的根源。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贺风玲
天价择校费事件背后,是一所所“超级中学”“独领风骚”的事实:在北京,人大附中年保送北大清华30人,仅比青海全省考取北大清华者少10人;在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一校占据全省清华北大保送名额一半;在陕西,保送至北大清华的学生一共43人,其中17人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个别“超级中学”每年获得的教育经费,往往超过当地普通中学所得经费的10倍;此外,在招生政策、遴选优秀生源上,也多以“实验”之名,获得倾斜。“超级中学”一家独大,造成当地教育生态的失衡,是“小升初”长期为人诟病的根源。
某中学校庆六十周年,一位学生出现在嘉宾面前,展示他课余从事的“SL7207减毒型沙门氏菌靶向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生长”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被校方认为“将为人类治疗肿瘤和癌症带来新突破”。
著名的科学杂志《Nature》上,同样出现了这所中学12名在读学生的名字,他们参与了中科院破译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
这只是北京中学生口中的“神一样的中学”——人大附中——的诸多传奇之一二。这所位于北京海淀区黄庄路口的“超级中学”,在过去十年里,为京城贡献的高考状元超过10位,每年考入北大清华者几乎是云南全省的两倍。2012年夏,战绩则到达了顶峰——包揽文理科状元。
社会及教育研究者对这所“超级中学”的质疑,也在2012年秋达到了顶峰。10月底,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引述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领衔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小升初报告》,其中提及“人民大学附近的一所重点中学小升初择校费高达50万到80万!”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很快对外界回应:“从不收任何赞助费”,还表示正在找律师搜集证据,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杨东平一方则坚称“希望对簿公堂”。此后,杨东平更是撰写长文《为什么要批评人大附中》,列数人大附中崛起的历史和对教育资源的破坏。
这并不是杨东平第一次批评人大附中,收受天价赞助费,也并非杨东平教授对“超级中学”的主要指控:“我的关注并不在一校一人,而是名校竞争对义务教育秩序的破坏、名校的社会责任、公办名校向何处去这样的问题。”
人大附中这种公办“超级中学”的形成和壮大,在国内并非孤例。集中所有优质资源办一所竞争力强的高中,成为中国多个地方的选择。正如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在内的多位教育学者所言,数年前媒体热炒的“县一中”现象,已被“超级中学”的新概念取代。所谓的县一中现象,仅是区县将绝大多数教育资源注入一所中学,而“超级中学”则是这种模式的极致。
多位教育学者开列的“超级名单”里,诸如人大附中、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江西临川一中、河北衡水中学等均在榜。这些中学的最大特征便是每年高考成绩傲视全省(市),考察这些“超级中学”的生长路径,以及诸多处于弱势者的顽抗,或可窥见中国教育的真容。
政策突破者
1999年,教育部发文明确了“初高中分离”的政策。但人大附中率先获得豁免,恢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