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21108】某些EMBA成了线下版的Facebook

某些EMBA是一类社交媒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社交媒体的话,恐怕没有比“混”字更为生动也更为贴切的了。“混微博”、“混微信”、“混陌陌”……“混圈子”,当然也是EMBA不成文的标签。线下的商学院与线上的Facebook,原来是同一个商业模式,并且同样的成功。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张萍

《东方早报》 2012年11月2日 高利民

(原文摘编)某些EMBA是一类社交媒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社交媒体的话,恐怕没有比“混”字更为生动也更为贴切的了。“混微博”、“混微信”、“混陌陌”……&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2-11-28

关系圈!!趋同性!

回复

2012-11-15

怎么有些班看起来就像收费高些的夜总会,当然夜总会的叫法各地有很多不同

回复

2012-11-12

读MBA和EMBA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周六晚上和MBA同学吃饭时,我问了这个问题。回答是为了个文凭。 仅仅是为了文凭,我觉得我们的MBA等办的很失败。 或是为了人脉关系,我觉得这种目的更是失败。 我所在的MBA班,基本上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真正企业出来读的也就那么几个。MBA的培养对象,我个人觉得首先应该是企业人员。而现在恰恰相反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的MBA教学内容,如果用心去学的话,是有很多有益企业经营的。

回复

2012-11-12

在这个世界,你与一个陌生人的最远距离是六步。不过对大佬们来说,六步太远了,二三四五步都嫌远,互相认识即一步才好,最好关系能强到带来期待中的商机。

回复

2012-11-12

有时会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小了。

回复

2012-11-11

不能说的秘密!

回复

2012-11-11

不能说的秘密!

回复

2012-11-11

面对社会上这样那样的“后门”“关系”,批评的话已经很多了,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批评过后,我们是不是应啊做些什么,我们没有后门,没有关系,难道我们就只能整天抱怨,什么也不做,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现实,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假如你以十倍的努力来工作,让你的老板觉得他不能没有你,自己的价值是自己向别人证明的,任何时候,你都是有选择的,选择放弃,选择抱怨或者选择改变,选择积极

回复

2012-11-11

某些EMBA是一类社交媒体。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社交媒体的话,恐怕没有比“混”字更为生动也更为贴切的了。“混微博”、“混微信”、“混陌陌”……“混圈子”,当然也是EMBA不成文的标签。

回复

2012-11-09

地产大佬王石的私生活在媒体这个放大镜之下,露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部分。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圈子却是般!由此及彼,我想去哲学上的一句话:人是社会动物!是的,人其实一直都生活在圈子里!无论是为了赢取心灵上的共鸣还是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圈子一直都在,围城也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