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21108)】“中国式过马路”不是素质问题

中国式路权分配中,始终过分偏向机动车;行人和自行车、公交车的路权被严重挤压。在时间上,行人等待红灯的时间过长是一大问题。对“中国式过马路”,不能一味指责“素质低”,而不顾背后的行人路权问题。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张萍

网易《另一面》 第709期

(原文摘编)日前,部分网友网上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引发部分网友共鸣,更有人搬出“素质差”的论调。闯红灯错误,但素质论可以休矣。

中国式路权分配中,始终过分偏向机动车;行人和自行车、公交车的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0)


回复

2013-05-19

城市人口密度大,人流量大,过马路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应该根据出现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比如人流量大的地方可以建立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以减小交通压力!!!红绿灯应该找一个行人能够接受时间长度,太长了谁都接受不了!!!

回复

2013-05-16

被公认为素质高的外国人。。。这句话怎么这么搞笑啊。。。难道外国人素质都比较高??还被公认咧!!就算外国人素质普遍都比较高,但是那个个别能代替全部么。。。拿那一个外国作为例子,明显犯了孤证立论的错误

回复

2013-05-16

赞成。

2012-12-06

中国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上不能不说缺少了很多对“人文”的关怀,特别反应在公共设施和服务细节上面。我们更应当做好一些小小的细节,多一点对人的关怀

回复

2013-05-15

请问你是白痴吗额?

2013-05-14

该评论已删除

回复

2013-05-15

说实话,红绿灯真的要等很久,特别是那些稍微大一点的路口,等个两分钟还是时间短的了。。。

回复

2013-05-15

“中国式过马路”的症结在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位,没有为路人提供方便安全的过路方式。由于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和行人过路设施不完善,行人不得不闯红灯。

回复

2013-05-14

借口

回复

2013-05-14

不要拿人权、路权来掩护,守规则才是正道。

回复

2013-05-14

恩,这才是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

回复

2013-03-15

归根到底是城市规划,道路规划问题。

回复

2013-01-10

归根到底是城市规划,道路规划问题。我每天上下班,要经过3个红绿灯,无一例外全是100秒红灯,20秒绿灯,每次过马路都和逃难一样。那右转的车呼呼地擦身而过,一点也不知道避让行人,有好几次差点出事。

回复

2012-12-24

中国式过马路,怎么说呢,偶尔觉得大家都过了,也节省了一点时间,但在这上面节省时间似乎有点讽刺!

回复

2012-12-17

有时候的确在挑战我的最大忍耐限度···如果斑马线做的过多,也许城市就真的变成···斑马了!不如说,中国的车太多了,城市太挤了。。。

回复

2012-12-17

我所在城市,红灯100秒,绿灯20秒,我还没走到对面就变灯了。

回复

2012-12-15

有理!赞一个!

回复

2012-12-11

红绿灯是神马东东??????

回复

2012-12-10

行人绿灯了,右转的车还跟你抢呢?等灯,就别过了

回复

2012-12-08

说的很好

2012-11-16

感觉就是找个理论在掩饰,我身边好多人,过马路时,抬头看一眼信号灯,然后不论上面显示剩余多少秒,都会马上左右瞭望,条件成熟,立马穿过。 再有不想吃亏的,跟行。 再有不想被别人当傻子的,跟行。 而且等信号其实是为了安全,毕竟生命诚可贵,还是等等的好,况且还可以放松下三省吾身下;至于说这个制度那个原则能不能改,我们是说不算的,要想说的算,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工作,获得更多话语权可能是个无奈但还挺美好的选择。

回复

2012-12-08

其实,大家都有问题……

回复

2012-12-07

要补充下,我是留学生

2012-12-07

不见得是什么中国式过马路。我在这里几乎大家都是只要没车就直接过马路的,也没管是不是红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