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公共治理是个技术活

在社会治理上,非知性化的认知方式使得很多人是“事实盲”和“价值迷”,知道要追求公平正义这些价值,却不去研究具体如何才能达成。只讲价值目标,缺乏工具理性,往往会与现代性的要求背道而驰。没有脚踏实地的科学思维方式,没有系统的经验理性知识,我们就只能在唯意志论与宿命论之间摇摆不定。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近期,广东省推出的三项改革举措值得一提。

一个是“大数据战略”。一份由广东省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将报送给省政府。广东省政府准备在财政、环保、招投标等领域率先开展数据公开试点,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向全社会开放数据。

另一个是明确公布了对100项行政审批事项作出调整。其中,66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另外34项的审批权下放,其中32项职能将逐步向社会转移,由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实行自律管理。

第三个是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为了减少医疗鉴定的乱象,明确了20家鉴定机构的名单,今后,医患双方必须在该名单内协商选定,或由法院通过摇珠选定其中一家作为首次鉴定机构,统一做医疗损害鉴定,而不再分医疗事故或者医疗过错两种鉴定。

上述三项改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回复

2012-12-11

这篇越咀嚼越有味道。 不过看到作者的其他文章,只能说这篇大概是兴之偶至,不当真的。

回复

2012-11-20

你说的真有道理

2012-11-09

随着科技进步,人口增加,全球社会都面临规模扩大这一问题。于是治理技术就面临创新的压力。 但对这一问题,不是没有解决方法,也不是没有可借鉴的思路。 婴儿事事需要母亲照料,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力的增加,需要的复杂化,婴儿就由事事服从母亲的乖宝宝,变成了调皮捣蛋的小魔王,直到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大人。这其中,有着“子进母退”的博弈。亲子矛盾的发生、演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到。 但细心一想,母亲从“完全控制者”到“有限管理者”到“提供建议者”,这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不是可为施政者鉴? 公共治理者不应将自己当作永远管控社会的神,而应将自己当作协助社会进行自我管理的助手,随时准备好在任何一个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成熟了的方面让步放权。这样,治理者才能不成为社会成长的阻碍。 只有最恶毒的抚养者才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永远瘫痪,以保持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控制。 本朝官员从山沟里起家,在公共治理技术方面六十多年都是门外汉,且毫无提升技术的意愿与自觉,长期致力于将社会破坏到与自己治理技术水平相适应的落后程度这项宏伟工程。 虽然本朝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条路,长远来看,是走不通的。 再不转向,恐怕来不及啦~~

回复

2012-11-14

你说的超级帅,我朗读了一遍,另外,黄仁宇也超级帅,大明王朝1566

放驴先生
回复

放驴先生

2012-11-12

我是内蒙古宁城县小城子镇水泉沟村的村民,306国道路过我家附近,约十七年前国家修宽了路。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收费站。为村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大大加大了人们的生活负担。就连平时当地农户的农用车路过也要交过路费。到今年,原来修的路已经怀的不成样子了,可是那个收费站还在收费。村民经常向政府“找茬”,但无效。我的电话:18679193609

回复

2012-11-12

还是个良心活儿。

回复

2012-11-09

这个说的非常好!作者慧眼如炬!

回复

2012-11-09

公共管理的确是一个技术活。

回复

2012-11-09

高见

2012-11-09

随着科技进步,人口增加,全球社会都面临规模扩大这一问题。于是治理技术就面临创新的压力。 但对这一问题,不是没有解决方法,也不是没有可借鉴的思路。 婴儿事事需要母亲照料,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力的增加,需要的复杂化,婴儿就由事事服从母亲的乖宝宝,变成了调皮捣蛋的小魔王,直到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大人。这其中,有着“子进母退”的博弈。亲子矛盾的发生、演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到。 但细心一想,母亲从“完全控制者”到“有限管理者”到“提供建议者”,这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不是可为施政者鉴? 公共治理者不应将自己当作永远管控社会的神,而应将自己当作协助社会进行自我管理的助手,随时准备好在任何一个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成熟了的方面让步放权。这样,治理者才能不成为社会成长的阻碍。 只有最恶毒的抚养者才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永远瘫痪,以保持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控制。 本朝官员从山沟里起家,在公共治理技术方面六十多年都是门外汉,且毫无提升技术的意愿与自觉,长期致力于将社会破坏到与自己治理技术水平相适应的落后程度这项宏伟工程。 虽然本朝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条路,长远来看,是走不通的。 再不转向,恐怕来不及啦~~

回复

2012-11-09

非知性化的认知方式使得很多人是“事实盲”和“价值迷”,知道要追求公平正义这些价值,却不去研究具体如何才能达成。

回复

2012-11-09

随着科技进步,人口增加,全球社会都面临规模扩大这一问题。于是治理技术就面临创新的压力。 但对这一问题,不是没有解决方法,也不是没有可借鉴的思路。 婴儿事事需要母亲照料,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力的增加,需要的复杂化,婴儿就由事事服从母亲的乖宝宝,变成了调皮捣蛋的小魔王,直到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大人。这其中,有着“子进母退”的博弈。亲子矛盾的发生、演化,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到。 但细心一想,母亲从“完全控制者”到“有限管理者”到“提供建议者”,这角色转换的过程,是不是可为施政者鉴? 公共治理者不应将自己当作永远管控社会的神,而应将自己当作协助社会进行自我管理的助手,随时准备好在任何一个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成熟了的方面让步放权。这样,治理者才能不成为社会成长的阻碍。 只有最恶毒的抚养者才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永远瘫痪,以保持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控制。 本朝官员从山沟里起家,在公共治理技术方面六十多年都是门外汉,且毫无提升技术的意愿与自觉,长期致力于将社会破坏到与自己治理技术水平相适应的落后程度这项宏伟工程。 虽然本朝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这条路,长远来看,是走不通的。 再不转向,恐怕来不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