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现代城市遭遇最剧烈风暴“纽约民众从容应对”?

“很多人会预设美国在风灾应对上有着特殊的优越性,但是如果看到全景,如果不人为拔高,我们并没有特别值得一提之处,会出现感人的故事也会出现失误和问题。你更应该看到现象背后的根本危机。”——美国记者威利·舒伯特

责任编辑:何海宁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周琼媛 陈佩

被桑迪飓风推上岸边的船只。极端天气面前,谁能控住城市这条大船,安然无虞? (CFP/图)

“很多人会预设美国在风灾应对上有着特殊的优越性,但是如果看到全景,如果不人为拔高,我们并没有特别值得一提之处,你更应该看到现象背后的根本危机。”

威利·舒伯特是一名美国记者,当地时间2012年10月28日7点许,风暴桑迪来临前夕,他刚结束在纽约的采访,打算坐大巴回华盛顿的家。但是那班车毫无征兆而又毫无交代地被取消了。

整个纽约的公共交通已经在当天七点关闭。他借助智能手机上网查询,有惊无险,终于赶上了最后一批风暴前从纽约驶出的大巴。

“很多人会预设美国在风灾应对上有着特殊的优越性,但是如果看到全景,如果不人为拔高,我们并没有特别值得一提之处,会出现感人的故事也会出现失误和问题。你更应该看到现象背后的根本危机。”

威利指的是,风暴桑迪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工业社会发展模式本身的瓶颈,而纽约作为一座特大现代化城市,正挺身在这种发展模式的危崖之上。

州长声嘶力竭的呼喊

“这就是飓风?桑迪你快来吧,不要让我再等了。”2012年10月29日白天,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卡娜莉亚在社交网络FaceBook上戏谑道。

在提前数日就开始的大量新闻预警、政府停课通知、学校安全警告面前,飓风当日令部分人失望。如果你问一个住在曼哈顿39街以上的人“桑迪时你还好吗”,他大半会告诉你其实一切如常;如果你问的还是一个国际留学生,他还可能会说:“美国人太大惊小怪了,瞧那抢购食物的队伍!”

“其实我们主要问题就是停电,其他都还好。”吴谦是纽约大学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是曼哈顿下城的“灾区”。来自国内的询问,让不少中国留学生烦不胜烦,在他们眼里,桑迪没什么特别,只是无法坐地铁去“法拉盛&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2-11-17

“做好了,没人夸你;搞砸了,这将是你政治生涯抹不去的污点。” 这永远能说明——“努力并不代表满意”!!!!

回复

2012-11-14

你确定南都在“宣传”?你不知道“真实”这个词吗?读者的水平真是参差不齐

2012-11-12

南周这篇文章是要宣传美国的优秀吗?可是,你前面说灾难其实不大,大家反应很正常,后面又说800万死了50人也是正常,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南周现在作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思维混乱!

回复

2012-11-14

我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时候碰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 当时美国和加拿大一起的停电范围超过大半个欧洲 当时公路堵塞的非常厉害 又是夏天 当地很多居民抬出矿泉水 免费发给大家 我至今记忆深刻 或许我们有什么需要反思的

回复

2012-11-13

其实一场风暴应带来的是城市文明本身的反思。

回复

2012-11-13

回复

2012-11-12

灾难

回复

2012-11-12

南周这篇文章是要宣传美国的优秀吗?可是,你前面说灾难其实不大,大家反应很正常,后面又说800万死了50人也是正常,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南周现在作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思维混乱!

回复

2012-11-11

这样的灾难发生在中国,试想会怎样?

回复

2012-11-11

那个,文中有个词语用错了,倾巢出动是贬义词,不能用于志愿者和宗教团体。。。。。。。

回复

2012-11-11

令人欣慰的是,优秀的原始竞争能力在美国人民中间并未消失,君不见Bronx和Newark 人民自发武装劫店自救,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持枪去加油站插队加油?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是盖的,跪安吧。

2012-11-10

资本主义害人,让民众失去了原始力量的竞争,大难之时,不知哄抢,生存能力太薄弱了!

回复

2012-11-10

这是一篇结构散乱,主题模糊,细节肤浅的拼凑文章。这样的文章质量属于不及格。

回复

2012-11-10

除了这一点,纽约这次救灾没一点比国内做得好。

2012-11-09

包括灾难面前没有哄抬物价 中国很难做到这点,这就是差距。

回复

2012-11-10

纽约这次的应对措施的确很不力,文章有些避重就轻,不太客观。很难想象想纽约这样的城市在2012年还能连续停电一周,飓风过了好几天了,很多变电站还泡在水里的,Staten Island受灾这么重,救援这么不得力,文章一两句话就带过。

2012-11-10

“从容应对”?对于风暴过后12天还没水,或没电,或什么都没有的20万家庭来说,正是抓狂的时候。救灾如蜗牛爬行,低下的效率令人发指。有的地区甚至还要至少一周才会来电,只有在寒冷中唱咏叹调。最悲催的是还投述无门,电力公司的接线员训练有素,礼貌客气的一问三不知,周旋到你眩晕倒地,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 对于有水有电的“幸运儿”,油荒就如寒冷的空气一样弥漫,排队等上2-3个小时,能加上油就偷着乐吧。快两周了,人们的乐观估计都揉碎了进垃圾堆,开始车牌单、双号加油了。油价上涨倒不疯狂,真急用,花上两倍的价钱去黑市碰运气吧。 弱不禁风,美国的基础设施如林黛玉般抽泣。纽约的电力公司收着珠峰的电价,提供着马里亚那海沟的“服务“。牙签似的电线杆撑着面条似的电线,随风起舞,与树枝调情,好一派远古浪漫风情!中国的城市几时有过如此漫长的停电?与中国的台风相比,Sandy 不算大块头,却打得骄傲的纽约满地找牙。什么?”纽约很少有飓风,所以缺乏应对经验“?忘了去年刚被”飓风美女Irene 打的乌鸡眼了?不长记性!

回复

2012-11-10

这样的美式灾难,假若发生在国内的大城市,其后果是不敢想像的。

回复

2012-11-10

"新奥尔良市人口118万,因卡特里娜死亡59人"? 应为1833人。

回复

2012-11-10

“从容应对”?对于风暴过后12天还没水,或没电,或什么都没有的20万家庭来说,正是抓狂的时候。救灾如蜗牛爬行,低下的效率令人发指。有的地区甚至还要至少一周才会来电,只有在寒冷中唱咏叹调。最悲催的是还投述无门,电力公司的接线员训练有素,礼貌客气的一问三不知,周旋到你眩晕倒地,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 对于有水有电的“幸运儿”,油荒就如寒冷的空气一样弥漫,排队等上2-3个小时,能加上油就偷着乐吧。快两周了,人们的乐观估计都揉碎了进垃圾堆,开始车牌单、双号加油了。油价上涨倒不疯狂,真急用,花上两倍的价钱去黑市碰运气吧。 弱不禁风,美国的基础设施如林黛玉般抽泣。纽约的电力公司收着珠峰的电价,提供着马里亚那海沟的“服务“。牙签似的电线杆撑着面条似的电线,随风起舞,与树枝调情,好一派远古浪漫风情!中国的城市几时有过如此漫长的停电?与中国的台风相比,Sandy 不算大块头,却打得骄傲的纽约满地找牙。什么?”纽约很少有飓风,所以缺乏应对经验“?忘了去年刚被”飓风美女Irene 打的乌鸡眼了?不长记性!

回复

2012-11-10

“从容应对”?对于风暴过后12天还没水,或没电,或什么都没有的20万家庭来说,正是抓狂的时候。救灾如蜗牛爬行,低下的效率令人发指。有的地区甚至还要至少一周才会来电,只有在寒冷中唱咏叹调。最悲催的是还投述无门,电力公司的接线员训练有素,礼貌客气的一问三不知,周旋到你眩晕倒地,什么有用的信息也得不到。 对于有水有电的“幸运儿”,油荒就如寒冷的空气一样弥漫,排队等上2-3个小时,能加上油就偷着乐吧。快两周了,人们的乐观估计都揉碎了进垃圾堆,开始车牌单、双号加油了。油价上涨倒不疯狂,真急用,花上两倍的价钱去黑市碰运气吧。 弱不禁风,美国的基础设施如林黛玉般抽泣。纽约的电力公司收着珠峰的电价,提供着马里亚那海沟的“服务“。牙签似的电线杆撑着面条似的电线,随风起舞,与树枝调情,好一派远古浪漫风情!中国的城市几时有过如此漫长的停电?与中国的台风相比,Sandy 不算大块头,却打得骄傲的纽约满地找牙。什么?”纽约很少有飓风,所以缺乏应对经验“?忘了去年刚被”飓风美女Irene 打的乌鸡眼了?不长记性!

回复

2012-11-10

灾难已经发生,能够反思,能够通过它得到一些实质性的教训,也算是灾难对人类、社会的补偿。 希望逝者可以安息

回复

2012-11-10

资本主义害人,让民众失去了原始力量的竞争,大难之时,不知哄抢,生存能力太薄弱了!

回复

2012-11-09

包括灾难面前没有哄抬物价 中国很难做到这点,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