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瑞典人决定世界文学价值取向,有道理吗?
从赛珍珠的年代开始,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就屡受打击。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称她“史诗般丰富又真实地描写中国农民的生活”,却对鲁迅、巴金、丁玲这些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优秀作家视而不见。这些似乎都说明,对于非西方作家而言,诺贝尔文学奖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偏见。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陈浩民 吴烨 张洁瑶
早在20年前,我在丹麦奥胡斯大学教当代中国小说的时候,就选用过一篇莫言的作品。当然,当时还用了其他与他同时代作家的小说。
这些作家被认为是现代派或实验派,他们大多生于1950年代,在1976年“文革”正式宣告结束后开始发表作品。丹麦的学生——汉语流利,也知晓中国历史和文学——通读莫言的小说后,都评论说:和其他作家相比,他的语言艰涩。
他们说,莫言用了太多乡俚和半文半白的词句,更不用说那些丰富多变的词汇,即便捧着字典读他的小说,最后还是弄不明白。所以,当了解到莫言2006年写《生死疲劳》时不光手写,用的还是毛笔时,我并不吃惊。他曾说,电脑拼音输入限制了他的词汇使用。
现在,莫言成了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西方的作家更优秀?
1989年,我和理查德&mid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