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本硕毕业生争当清洁工“扫大街也是公家的人”

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有事业编制的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报名者们期待着“旱涝保收的一生”。中国现有事业单位约130万个,纳入事业编制人员近3000万,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

责任编辑:杨继斌

年轻人前所未有地迷恋上了体制内的生活。2012年9月15日,河南三门峡,一处公务员考试考场外的长龙。 (孙猛/CFP/图)

编者按

“人岗匹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人才流动的基本规律是:劳动力总是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往价格高的地方。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一边是“编制内”稳定、有福利保障的诱惑。于是,研究生、本科生争抢清洁工职位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哈尔滨市招聘457个清洁工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编制”,是此次招聘最大的亮点。

“没有拒绝的勇气”

一家培训机构甚至针对本次环卫系统招聘推出了基础精讲班,优惠价580元。

决定竞聘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前,佟鹏用了半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的本科文凭“根本不值一提”。

2012年6月,他从哈尔滨一家三本院校毕业。原以为好歹也是个本科生,找份工不难。一次次失败却敲碎了他“仅有的尊严”。

6个月里佟鹏换了3份工作:在一家化工企业制作大大小小的罐头;在药厂做仓库管理员,守着一屋子五颜六色的药盒子;在保险公司做文员,“就是跑腿送传单”。

枯燥,朝不保夕,是佟鹏最大的感受,每月不超过1000块的工资,也让他觉得“没有未来”。

于是2012年9月,母亲兴奋地拿着报纸走进屋,把“哈尔滨招事业编制环卫工”的新闻塞到他眼前时,他觉得“好像没了拒绝的勇气和力气”。

母亲仔细研读了招聘公告,发现了最为闪光的四个字:“事业编制”。

“这就是给政府干活。”母亲劝说儿子,“扫大街有啥的,政府不垮,我们不垮。”

大学里弹了四年吉他、喜欢重金属音乐的佟鹏,最终决定听母亲的话。他累了,也想通了:“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8)


回复

2014-12-31

我刚刚毕业一年,工作中碰到各种奇葩的人,恶心的事,但从来不敢轻言放弃,稳定?那至少是四十岁以后考虑的事。胆识二字,胆在识前,为什么朝气蓬勃的年龄却缺少前进的勇气呢?

回复

2014-12-31

二十多岁就不是该寻求稳定的年龄,一时的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竟然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如果一直拼搏,至少我们在更大的风暴来临时能有勇气和能力面对。那些一直顺遂安稳的人一场雨就可以冲垮。

回复

2013-05-19

不知是大学生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总感觉这个社会有点不正常,某党怕学生闹事,拉拢先,把闹事的精英拉到己方,许以重利,我觉得某某必溃。埋葬他的会是他扶持的大学生。

回复

2013-04-21

利出一孔的管仲陷阱。

回复

2013-04-19

中国教育培养都是废柴,整天坐着当皇帝的大梦,就这“综合素质”也只能扫一辈子大街,一个没有一定钱和势的人在这种环境是不可能有作为的,人家有的人是混编制在调动,这些生活在底层,天天折腾父母的人一辈子也只能扫大街,期盼事业单位别改革,让你们有口饭吃,要不然都是社会累赘!

回复

2013-04-17

真不易。

回复

2013-04-17

该哭?该笑?这狗艹的社会!

回复

2013-04-16

体制优越,人民幸福,读书无用,横扫一切。

回复

2013-04-16

哈哈,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回复

2013-01-16

什么都可以“被和谐”啊,有言论自由吗?。。。。。

回复

2013-01-16

所有的长辈都希望刚毕业的“我们”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到体制内去成为众多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条光明大道,20多岁的我们被迫考虑着稳定,养老的问题,梦想成为被丢弃的垃圾,多么可笑可悲的教育制度,多么可笑可悲的国家,多么无奈可悲的我们..................

回复

2013-01-10

什么都可以是硕士吗?

回复

2013-01-10

读3本的就是菜? 煞笔 你看看文章的硕士, 有好本事的 进企业 还是不高新? 只能说 很多都是混文凭的,当然文凭变得没用啦,有技术的人,就算小学毕业也能白手起家~ 煞笔

2012-11-0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要说自己大学毕业以后混的多么多么惨,回想一下为什么会沦落到3本?读书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回复

2013-01-10

这些估计要么是在学校一点东西都没学的垃圾,要么是贪图公务员安逸铁饭碗的垃圾~

回复

2013-01-10

这不是好事,是体制的悲哀,教育的悲哀。

回复

2013-01-10

这样一个不思进取只求到体制内混日子的社会必然倒退

回复

2013-01-09

其实大家都能从各个方面接触到这种不公,不正常,然后感伤,心酸,同情,却无力改变。当事人是无力改变,旁观者是爱莫能助。那么,还扯个什么蛋蛋呢?非正常社会现象?是如何?不是又如何?

2012-11-09

您认为国家培养的硕士生当清洁工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吗?

回复

2013-01-09

大一的孩子飘过,感觉这文凭 没啥用处了

回复

2013-01-08

苦恼人的笑!很无奈,找食困难啊!这也是浪费!

回复

2013-01-08

如果像之前国企破产下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