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得很激烈,但谈的不是一回事儿

一边留恋的是飞速发展的北京城丧失的东西,怀着对北京的乡愁;一边追求的是相对公平的高考机会,不想在北京打拼十多年后,自己孩子的教育,成为未知数。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高祯

经常有外地来京家长到北京市教委“上书”,呼吁放开学生异地高考。 (东方IC/图)

反对外地孩子在京“异地高考”的北京青年,和要求孩子在京参加高考的外地家长,在北京市教委信访办外对峙。

一边留恋的是飞速发展的北京城丧失的东西,怀着对北京的乡愁;一边追求的是相对公平的高考机会,不想在北京打拼十多年后,自己孩子的教育,成为未知数。

在法学家眼里,前者遗忘了基本的公平原则;而教育学家认为,一下子放开不现实,并可能导致新的不公

“非京籍家长”VS“京籍非家长”

教委信访办的争执背后,是近年来北京公共资源紧张、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公交拥挤、医院爆满的现实问题。

他们甚至给这群眼中的“异闹”——坚持争取孩子在北京“异地高考”的家长——起了一个侮辱性的名字:“外地X”。后来演变成“WDB”并变得有名有姓——“王德彪”。他们中的许多人把自己的微博头像改成统一的“反异闹、促文明、护文化”的圆形标识,圆心里写着北京二字,下面配着被咬出一个缺口的幼苗图案,以比喻他们眼中外地人对他们家乡的“蚕食”。

2012年10月18日中午。这群二三十岁的北京青年,和一群他们口中的“王德彪”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信访办公室外对峙。这个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南门对面一个白色的临时彩钢板房内。房子的一半作为奥运大厦北门传达室,另一半则属于教委信访办。

每周四上午9点到11点,信访办开门迎客。9月20日以来,每周四,都会有一群外地户籍的家长为子女在北京的就学、升学问题前来反映情况。他们的子女,外地籍贯的学生还无法在北京报名参加高考。而他们近期频繁到访的原因则是国务院近期下发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在年底尽快出台放开随迁子女高考的具体政策方案。

2012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