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村庄

2012年年初,随着邻居汤正吉被儿子接到了广州,整个村子仅剩下汤明孝夫妇两位老人留守。这座两个人的村庄,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

责任编辑:叶伟民 实习生 贺风玲

汤明孝每天的早餐是咸菜白粥,外加一小杯老白干。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编者按: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对具有数千年农耕传统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历史分水岭和大变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现代发展模式将逐渐取代宁静、缓进的乡村传统,继续推动国家和时代的进步。

在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布局重组中,作为新城市人输出的起点,当今乡村社会从外观到内里都处于巨大的嬗变之中。南方周末记者走进四川达县一个只剩两位老人留守的村子,管窥时代洪流中乡村的变迁、坚守和希望。

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人口布局转移和重组中,数千年的农耕传统与生活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

两周前的中秋节,69岁的汤明孝哪儿也没去,他这样解释——“月饼得去乡上买。”这并不意味着汤明孝嫌麻烦,而是在这个仅剩他们夫妇两人的深山小村里,为一个团聚的节日而刻意奔波,实在不那么必要。

四川农民汤明孝和老伴李仕芬生活在达县金石乡柳潭村六社桐子园,西距成都450多公里。清澈的小河划村而过,虽无沃野千里,但也山明水秀。这个可能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山村,最鼎盛时拥有140多口人。

但从1980年代开始,和国内千万条村庄一样,桐子园也遇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村里的青壮年先行一步,挤入城市,老人们则逐一被时光消磨。2012年年初,随着邻居汤正吉被儿子接到了广州,整个村子仅剩下汤明孝夫妇两位老人留守。

这座两个人的村庄,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宏大的时代背景里有大国崛起,有三十多年经济高增长,也有农二代进城,以及留守老人的守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人口布局转移和重组中,数千年的农耕传统与生活方式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从来都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最深刻的阶段。汤明孝和老伴李仕芬的村庄,便是当下农耕文明深植中国的一个小小根管,当历史车轮轰隆而来,它走到一个新的关口,有阵痛、有迷茫,也孕育希望。

汤明孝(右)和妻子李仕芬(左)在自家的后院中,村子里的人们都外出工作,现在就剩下他们两个人还住在老屋中。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银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5)


回复

2014-11-24

                   《老人真可怜》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村子里的许多年轻人就出门去打工,从此一年到头就有只七老八十的老人守住这个村子,稍后七、八、九、岁的幼年就全托在县城的老师家里。 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送外出打工者到村口,虽有千言万语,却只有满含双眼欲流又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目睹这一切,真是让人万千感慨! 老人真可怜 孤独伴常年 年年盼春节 短暂聚几天 元宵尚未圆 早被切成片 儿女离家去 孙子寄校园 酷暑倚古树 寒冬蹲屋檐 新楼满庄立 暮气绕村间

回复

2012-12-22

離人思鄉苦誰知

回复

2012-11-06

同感

2012-10-21

农村的消失让人心痛

回复

2012-11-06

看了让人伤感,那些消逝的总有人还记得,也许只是一个老人,可深刻!

回复

2012-11-03

相比于干瘪的城市化数据,那些关于乡村的寂寞的事实更让人为之动容。

回复

2012-10-30

城市化是好事情,如果能够在城市化的同时注意向着农村多维化发展的话,会更好。有时候,走的快必然走的不稳。

回复

2012-10-25

农村有什么不好?我倒是有点不认同一味的城市化,有点逆流,却是心中最想的。看着昔日的村庄被填平,居民楼建起,工厂搭起,大路滚过,谁又会在意那样一些人那点眷恋?社会是要发展,可我认为不能这样发展,不可能吧每个村庄都变成风格一致的小城镇,农林需要有农林的气息。发展不是一味地铲除。不必要的改变只会让人们心中更不知所措。

回复

2012-10-25

岁月是把无情的的刀额

回复

2012-10-24

我这次回了老家,就觉得只要可以,完全能在老家过上古代人那种娴静生活。就怕等我回去的时候,村子被城镇化了——不是村里没人,而是村子到处是洋房轿车。

回复

2012-10-23

城市化农村人少了城镇人多了,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大多数好在于生计作斗争。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回复

2012-10-23

父母渐渐老了,我在城市里扎了根,不知道是应该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还是?城镇化.........

回复

2012-10-23

我在四川北。我舅舅家在公路边,离县城不到1小时的车程,可村子里也只剩下他两人。野草已经遮盖了山路,大片良田荒芜。我本想有时去看下风景,但因害怕而不敢去。从小我长大的村子,新修了许多房子,但均是关门闭户,锈生铜锁。院墙里草比人高,台阶和房顶都已长上青苔。一眼望去的死寂,让人骇怕。于我而言,乡村已死。

panrenzaishu

2012-10-18

那里的阡阡陌陌不再与我相关,是不是一种莫大的悲伤?离开土地,我们的根还能扎在什么地方?

回复

2012-10-23

是什么让我们远离家乡,背离亲人,没钱怎么生活,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啊

回复

2012-10-23

置身于洪荒的历史,或浑然不觉,或无可奈何。没有一个个人不是被历史的长河簇拥着前行的。谁在毁灭历史,又是谁在创造历史?

回复

2012-10-22

作为一个离开家乡的农二代,心里总是有对家乡抹之不去的眷恋,什么时候我们的农村才能不再是苦难落后的聚集地!一个国家的崛起究竟还要付出多少代价?

回复

2012-10-22

台湾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后来,一些年轻人开始反思所谓的城市化,厌倦了高压生活,有人陆陆续续返回农村——大陆人也未必需要完全绝望。

回复

2012-10-22

落叶归根,很敬佩那两位老人,守望心灵的故乡!

回复

2012-10-22

年复一年,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子的身影了。

回复

2012-10-22

现在年轻人都想着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了,我们那村的人基本上只剩下老人了,孩子都不多

回复

2012-10-22

没人种地了,元芳,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