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奖】1000本,终于卖光——莫言在瑞典的三部小说

莫言作品译者陈安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也许那些神话里和现实里的东方元素,最后恰恰成了瑞典人最喜欢的地方:“莫言把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章回体的叙述方式、还有当地的毛腔‘歌剧’结合在一起,写成一部当代小说。这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吴烨 张洁瑶 贺风玲

2012年10月12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奖第二天,近千本《西门闹和他的七世生活》(Ximen Nao och hans sju liv)在瑞典全部卖光。

同一天被抢空的,还有分别出版于1997年的《红土地》(Det röda fältet)和2001年的《大蒜民谣》(Vitlöksballaderna)。十几年前,这两本书的起印数也是一千多本,但直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以前,都还没卖完。

它们是陈安娜翻译的三本莫言小说。在中国,它们的名字分别是《生死疲劳》、《红高粱》和《天堂蒜薹之歌》。

《生死疲劳》直译成瑞典语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而且索然无味。陈安娜最后不得不用书中的故事为它命名:主人公西门闹经历六道轮回,分别转世成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用动物的眼睛看尽1950年至2000年的五十年乡村史,这是所谓的“七世生活”。

陈安娜是瑞典人,她曾是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学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她翻译过十多位中国作家的二十多部作品。“陈”是随夫姓——她的丈夫陈迈平,是比莫言更早时期的中国作家,1986年出国留学后定居瑞典。

安娜是将莫言小说介绍到瑞典的人。她对莫言作品的感观是:“像一个老农民在给乡下的孩子讲故事。” (安娜 供图)

菜市场、红高粱和蒜薹

十多年前,安娜翻译《红高粱》的决定,是在菜市场做出的。

一天她出门买菜,遇到了邻居罗得保。罗得保也是个汉学家,他曾经研究过鲁迅,经营着一家名叫“鹤”的小出版社,专门出版中文书籍。安娜帮他翻译过苏童的两篇小说,其中一篇是《妻妾成群》。

罗得保和她闲聊:最近看了什么小说?

她向罗得保推荐了《红高粱》。安娜那时候刚看完《红高粱》,先是葛浩文的英文译本,然后是原著。看小说之前,安娜看的是电影《红高粱》,读完小说,她才发现,电影“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罗得保恰好也看了莫言,他推荐给她的是《天堂蒜薹之歌》——“蒜薹”在瑞典的菜场有卖,“高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4)


回复

2014-05-22

亲 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全职妈妈、上班族,那就和我一起赚点外快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里能给你增加一份收入还能打发时间,先了解再选择做不做 。每天30-180不等。多劳多得。只要你会淘宝网购,有空余时间,有电脑就可以,有意者加我1106994794 本人是上班族,非诚勿扰。谢谢

回复

2012-12-12

很可惜的是,她老公陈迈平被中*国*政*府禁止进入中*国.当初她本来来北京当文化参赞,但因为她老公一事,Chin. gov.不同意她来瑞典驻中国大使馆担任公职.

回复

2012-10-24

我想说的是“终于”二字……

背影
回复

背影

2012-10-23

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回复

2012-10-21

感谢这些外国友人!!

回复

2012-10-21

感谢安娜这样的文化传播者

回复

2012-10-21

“王安忆的语言风格就像工笔画,很难翻译。”陈迈平把莫言的书比作“水墨大写意”:“大写意可能很容易展现,西方人也更容易接受。他们有‘虚幻现实主义’这样的参照物。可精雕细琢的花鸟工笔画,他们还真不一定喜欢。”

回复

2012-10-20

感谢陈迈平。

回复

2012-10-19

这时未来的趋势,中国必然影响世界。

回复

2012-10-19

多看鲁迅吧,可以买套《鲁迅全集》。

回复

2012-10-19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哈哈

回复

2012-10-19

莫言的获奖,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认为这仅是一个开端,改革开放坚持下去,许多成果都会慢慢突现出来。

回复

2012-10-19

莫言的获奖,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认为这仅是一个开端,改革开放坚持下去,许多成果都会慢慢突现出来。

回复

2012-10-18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看了这篇文章很感慨,也很欣慰。中国人应该感谢这位瑞典女翻译家,因为有她中国作家的作品才能有机会在世界文坛上大放异彩.东西方文化背景、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国文化想真正让整个世界接受并不容易,我们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这些汉学家就是帮助西方社会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除了莫言的作品,他们还翻译其他中国作家的作品,正因为有类似的汉学家,中国文化才真正有机会探索性地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