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甩开高考又何妨

社会上有没有增量空间?有没有心怀理想的教育家?有没有对高考已不堪忍受的家长和学生?一个都不少!为何有巨大需求,有庞大资源,却不能提供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应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容,而不仅教育者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而且也成为学生、家长的自觉要求。”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6月9日,杭州学军中学考点,一名考生结束考试后(右)跑出考场。当日,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自选模块考试结束,高考落下帷幕。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图)

北大教授钱理群接续鲁迅、朱自清诸先生的传统,投身基础教育。历经十年,屡战屡北,终于说出了告别二字。“应试教育的巨网笼罩着中国的校园,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这份沉痛或该铭刻在教育主事者心头。《狂人日记》发表94年后,我们依然要疾呼: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先要直面高考体制捆死素质教育的现实。二十多年教育改革,新招迭出。分省出题;春夏两次高考;三加一;有的省份十年五次高考改革……可惜,七十二变后,依旧是考分指挥学校,指挥家长,指挥社会。规定不能补课,书包不能超几斤,课后作业不能超一小时,只是说说而已。设置惟一赛道,终点悬着奥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1)


回复

2014-08-04

先保证不让鲁迅的文章从学生的课本里退出再说这些话吧

回复

2013-08-24

虽然人们已经有所意识,但是能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无疑是好文章

回复

2013-04-29

一点一滴做起。如果根本不搞,那就什么都搞不了。

2013-03-03

搞素质教育,依靠孩子的自身才学特长等等作为录取标准,难道就不怕高考成为有钱、有权、有势者的专享通道吗?还有,比素质,比特长,比见识,比才艺本领,农村的孩子有优势吗?比得过城市的孩子吗?社会发展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太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缺乏公平的社会环境,素质教育怎么搞??中国缺乏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回复

2013-03-20

站着说话不腰疼!

回复

2013-03-20

没错,指的是“败北”

2012-09-24

这错别字也太明显了吧?还“屡战屡北”。

回复

2013-03-20

高考让很多学生没有了创新能力。。。

回复

2013-03-15

就业才是人生的目标,如果上大学并不能带来就业机会,高考不就成了忽悠嘛。

2013-03-02

假如没有高考,我们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将何去何从,我们不能只聚焦应试教育···

回复

2013-03-15

说了白说

回复

2013-03-06

以后回复的时候多读读书,孩子,别回复之后让人家笑话你

2012-09-24

这错别字也太明显了吧?还“屡战屡北”。

回复

2013-03-04

总之一切都是利益驱使,师者重职称,校方重升学率,应试教育框住的不只是学生。素质教育估计连他们自己都不想搞。

回复

2013-03-03

说的好,做的难啊

回复

2013-03-03

望一切慎好!

回复

2013-03-03

搞素质教育,依靠孩子的自身才学特长等等作为录取标准,难道就不怕高考成为有钱、有权、有势者的专享通道吗?还有,比素质,比特长,比见识,比才艺本领,农村的孩子有优势吗?比得过城市的孩子吗?社会发展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太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缺乏公平的社会环境,素质教育怎么搞??中国缺乏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回复

2013-03-02

假如没有高考,我们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将何去何从,我们不能只聚焦应试教育···

回复

2012-10-17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教师,我深有体会! 应试教育使得我们学生的天赋或者说是爱好没有机会更好的去发挥。 而进入大学后,又由于高中三年的压抑,几年的大学生活大部分时间又浪费掉了。 在最应该发展自己的年龄却匆匆已逝…………

回复

2012-10-17

教育首先要保证公平,你说的这些制度看似合理其实忽略了社会层面。目前中国的国情自不必说,用国外的方法制度首先要看到人家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诚信氛围,各种健全的监督机制以及背后的国民软实力。盲目的模仿国外从单一层面入手很容易滋生新的腐败,造成更大的不公平。目前中小学择校都需要跑门路,走关系,收取相应的借读费,择校费,更何况是更高行政级别的大学? 高考出了问题需要改革,无奈的是高考竟成为如是社会中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如果失去了高考,寒门子弟们恐难再出头。真正要甩开的是我们只看分数的眼光。

回复

2012-10-02

北: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2012-09-24

这错别字也太明显了吧?还“屡战屡北”。

回复

2012-09-28

要知道,中国自从恢复高考35年来,真正被录取的只有千分之一,所以说,还差得很远

回复

2012-09-28

人们格外坚持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于人才之能力和水平的评价机制,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准入制度,都以学历、学位,以及其它这证书那证书为最主要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学历、学位,就进不了相应的单位,或没有机会获得这样那样的考试资格。这是人们仍然十分重视学历教育的根本原因。如果各用人单位完全以个人的实际能力为准入标准,那么应试教育还会有市场吗?如果公务员考试没有任何学历限制,还会有人为了将来去“为人民服务”而去混学历吗?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学历、学位为主要的人才准入制度。

回复

2012-09-25

有点书生气,教育首先要保证公平,你说的这些制度看似合理其实忽略了社会层面。目前中国的国情自不必说,用国外的方法制度首先要看到人家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诚信氛围,各种健全的监督机制以及背后的国民软实力。盲目的模仿国外从单一层面入手很容易滋生新的腐败,造成更大的不公平。目前中小学择校都需要跑门路,走关系,收取相应的借读费,择校费,更何况是更高行政级别的大学?

2012-09-23

2.学习国外经验,由各高校组织笔试和面试决定录取,真正选拔适合自己需要的大学生。各高校在每年一月面向全国公布招收人数和学科设置,考试时间及在各省设立的报名考试地点等。这一点应该从艺术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看条件已经成熟。考生可以报名多个高校,赋予考生选择大学的权利和增加上大学的机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每年大量复读生浪费教育资源问题。有了国家的第一轮把关,各高校可以从根据各专业要求出题笔试和面试,即为高校从多角度考察人才、选拔人才,避免高分低能提供了机会。还有利于增加偏才、怪才上大学深造机会。普通高中可以在国家统考结束后,指导学生由家长和考生自己选择并参加考试,不会增加学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