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样上班就对了(6)

千万不要再纠缠于什么“但是新工作可能会不稳定”、“然而我会被派驻深圳,与太太分开”、“这个事业做得不好可能没什么收入”……天下什么馅饼都同时掉下来给你,你就有成就感了吗?这样的成就感也太廉价了吧。

高雅着饿死,还是变俗了生存

先做展览,后做公关,最近又改做网络时装名品直销的前同事对我感慨,越是看上去很美的生意,越是赚不到钱;越是看上去俗不可耐的生意,越是来钱。比如,离奢侈品越近,她越是发现做奢侈品生意赚钱很难,钱都被豪华商场赚走了;反而是那些制造并销售看上去俗不可耐,也没多少人知道的牌子的衣服的人,身家个个过亿。

类似的感慨我听到过很多次了。比如一个做塑胶礼品的人,通过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计生委的人,结果人家看在朋友面子上才订了几十个,还有附带条件,希望他们接下一个制造供免费发放的避孕套的单子,量很大。为了维护关系,礼品制造商很不情愿地接受了条件,最后的结果是,那几十个主打产品没赚到钱,几百万个避孕套,倒赚了不少。

文化产业也一样。电视制作人向我诉苦,本来想做一档高雅的文化时评节目,可是收视率的结果显示,如果嘉宾们相敬如宾,温文尔雅,收视率就上不去,而嘉宾若像“超女”的评委一样吵得翻了脸,最好像包小柏那样当场宣布老子不干了,收视率就会一路狂飙。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电视节目里吵的吵,哭的哭,骂的骂的原因。俗吗?很俗。可是一般观众都是一边看,一边骂它们俗。骂来的收视率也是收视率啊。有收视率才有广告收入,没有收视率就意味着这档节目很可能会关门大吉。

作者:薛莉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高雅着饿死,还是变俗了生存,这在目前似乎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先活下来再说,会成为生意人的第一选择。

所以有位书商对我说,现在我们做的书,书名越俗,卖得越好。看看现在畅销作品的名字《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裸婚》、《求医不如求己》,不是大实话就是往猎奇惊悚上靠,相比之下,六六的《蜗居》,书名已经是文艺精品。大概是被席卷全中国的川菜、湘菜的红油剁椒轰炸惯了,如今大家的胃口都比较生猛。斯文淡雅的书名,引诱不起人的购买欲。比如我现在看的《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若不是朋友推荐,估计我也不会买,名字太素淡,留不下印象。

虽然书市的这一规律我已有所耳闻,但是当出版商给我的新书取名为《成功是个什么玩意儿》时,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天哪,不行”,就像得知自己的孩子被取名为“富贵”一样。但是经过出版商循循善诱的教导以及“销售部对这个名字很有信心”之类的疑似威逼利诱后,我还是妥协了,如果这个名字真的卖得动的话。怕就怕名字取得俗了,卖得还是不好,实际上这种可能非常大。媚俗也是有风险的。

有些诗人书商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平衡金钱和艺术的关系。白天他们出“什么玩意儿”之类的书,赚眼球,赚销量,晚上回家在博客上写后现代的诗。这些诗不供出版,不为赚钱,只留给自己看。那些心心念念想做高雅生意的人,大概可以参照这个玩法,不求回报地将高雅供养下去。

没有了成就,当然没有成就感

在我收到的读者求助邮件中,数量最多的主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好工作”。通常“好工作”要具备以下条件:工资待遇高,公司体面,工作强度适中,工作内容有趣……排第二位的当属“该不该跳槽”的困惑:工作遇到了瓶颈,现在有个新机会,当然,你肯定猜到了,后面跟着一个“但是”——新工作有可能不稳定,有可能被派遣到另一个城市,担心自己不适应,并且也许会非常忙。排第三位的问题,就属“没成就感”了。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成就感,尤其是初入职场不久,尚未建立起人脉和个人品牌的新人,或者眼看着比自己入行晚却爬得比自己快的老人。

通常我不会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问题”,真正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眼里的工作就像一个段子中20岁女人眼里的理想丈夫,“他最好帅,有钱,风趣,愿做我忠实的听众,品位高雅,衣着得体,狂野浪漫,时不时给我惊喜……”而到了40岁,这个理想会被修正为“看上去还像个人,秃子也行;等我上了车才开车;搬得动家具;上完厕所能把马桶盖归位……”而眼下的这场经济危机,也许能让这些活在20岁女人幻想中的职业人快速成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分析,要求工作本身要有意思,还要求工作应该有意义,本身就是富有的专业阶层病态的想法。在她看来,工作就是工作,就是在完成雇主要求的同时,获取食物和住房的报酬,除此之外的任何收获都应该视之为额外盈余。而且她发现,在金融危机引发裁员风潮后,这类“工作没成就感”的痛苦的抱怨声减弱了很多。

虽然很尖刻,我还是很赞同她的理论。并且我猜测这些觉得工作没成就感的人大概是看多了媒体上坐在红沙发和聚光灯下成功人士的采访,幻想着不用通过任何努力和冒任何风险——即没有什么“成就”,就能享受到他们的“成就感”。

还有一种操作性更强的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心病,就是学会享受自己的工作。我在欧洲多次遇到这样开心的人。在伦敦的康登集市(Camden Market),一个喝啤酒的泥瓦匠老头儿冲我大叫:“嗨,又见到你啦!”开始吓了我一跳,后来才知道是逗我玩儿。他介绍自己从威尔士过来打工,因为这里工钱给得高,而自己的技术又很好(说这句话时他相当自豪),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正打算把太太接过来长住。在爱尔兰一家踢踏舞主题餐厅遇到的一位老太太服务员也很有意思,当时已是晚上十点,她一边利索地帮我们换着盘子,一边还在欣赏台上的舞蹈表演,并且脚底下也没闲着,在练着舞步,对我挤眉弄眼地说:“我刚学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我有她一半的工作热情和态度,一定比现在有成就得多。

如果这样的方式依然解决不了“没有成就感”的困惑,那就什么有成就感就去干什么吧。不过,千万不要再纠缠于什么“但是新工作可能会不稳定”、“然而我会被派驻深圳,与太太分开”、“这个事业做得不好可能没什么收入”……天下什么馅饼都同时掉下来给你,你就有成就感了吗?这样的成就感也太廉价了吧。

网络编辑:谢小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