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财政权力的边界

政府汲取财富的能力十分强大顺畅,但对“花钱”的过程还没有形成强力约束。庞大的财政收入推动着政府的职能和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资源的错配和浪费现象不少。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吴雪青

政府汲取财富的能力十分强大顺畅,但对“花钱”的过程还没有形成强力约束。庞大的财政收入推动着政府的职能和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资源的错配和浪费现象不少。

2012年8月5日,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征集意见截止。到8月4日晚,在全国人大法律草案征求意见系统中,征集到的意见超过30万条,超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收到的23万多条意见。公众对“经济宪法”关注度非常高。

前段时间参加学术会议,学者们的一个普遍看法是,从1998年开始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政府汲取财富的能力十分强大顺畅,但对“花钱”的过程还没有形成强力约束。预算法修改较慢,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预算的控制监督推进还不够。如今,庞大的财政收入推动着政府的职能和规模越来越大,财政资源的错配和浪费现象不少,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权由责生,税由责定

人们经常谈论如何实现政府职能,却很少问这些职能是从哪里来的。简单说,政府职能是其行政权力的组成部分,它来自政府的公共责任规定,而公共责任则来自公民委托和授权。只要政府存在一天,就必须依法做某些事,同时不能做某些事。

“责任”意味着,某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


回复

2012-09-06

政府确实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但提供的质量如何就得打个问号了。

回复

2012-09-04

责任和权利因该是相对性的!政府的存在就是应该为公民跟好的去谋福利,而不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去到处显示他们的权利,这篇文章分析的很到位!

回复

2012-09-04

除了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没有其他存在的理由。政府存在的理由就是提供最大的公共福利,政府只有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才有存在的价值,不然政府存在的意义何在?

回复

2012-09-03

在一个现代国家里,财政预算的决定权是最能充分反映这个国家是什么性质,甚至可以说预算权是反映这个国家成功和失败最明确的标志。理清财政权力的边界,实际上就是厘清一个国家的属性。该文指出了我们的政府理论上承认权利的下源来源,却没有讲明权利的授予是一次性还是有所保留,也就是当下源的人民或者时髦点叫“公民”讲权利授予了政府后,是否有收回的权利。不厘清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财政权力的边界就永远也无法厘清。实际上也是中国这次预算法修订极具难度的原因所在。

回复

2012-09-02

中央预算中那有买美国国债这一项;谁批准买的;还年年追加?真不知那钱何时能要回来??

回复

2012-09-02

厘清财政权力的边界.-----首先要厘清党的花费与政府的花费,不然就是无底洞.

回复

2012-09-02

想让政府放松手中的权利没门, 想让政府把手中的权利给公众监督没门, 想让政府真正转型成为一个以服务型为导向的机构更没门!

回复

2012-09-02

本篇文章分析的非常好,非常到位。可以说很多从政的领导者未必知道该怎样,要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民生活中需要,人民心目中向往的好政府。更可悲的是,那些真正有智商的高级知识领导层,即使知道该如何做,要如何做,却不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有一句话我不得不说,坏的人已经很坏了,好的人正在变坏,当一个社会的上上下下几乎全部被金钱至上,权利至上,物欲至上的精神形态所笼罩时,在这里呐喊,在这里彷徨,还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却一步步被抛弃到社会的边缘。

870647174
回复

870647174

2012-09-02

坚决要把财政预算和税收的权力从政府手中收归人大!!!

回复

2012-09-01

有法律约束总比无法无天的好。

回复

2012-09-01

对于政府来说,法无受权即禁止.对于个人公民来说正好相反,法无禁止即自由.大家要时刻记住.

回复

2012-09-01

股东不能管花钱,全民所有,反正我是没有,主人不能管仆人,主人越来越穷,仆人越来越肥,怪不得现在连主人都争着当仆人,仆人高高在上,这个世道怎么了?不明白。

dingdang
回复

dingdang

2012-08-31

开会要是都开网络会议,领导们怎么公款旅游啊。。

2012-08-31

每年召开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都从新闻报道上得知各省市领导和代表,纷纷坐飞机、火车来到首都北京参加会议。却不说对于北京城市安全、人民生活、交通、工作的影响。在整个会议上,那么多的代表需要安排他们的住宿、饮食、交通、保卫安全等等,会议期间还要准备其他活动,如文艺活动等。这些官员和代表们还要抽出时间,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忙于走访中央各部委、中央级的事业单位。所有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资金进行开销,无论从中央财政部或者地方支出,都是纳税人即老百姓的钱。类似这样的会议,是否可以在当地利用网络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呢?省得他们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这样的折腾。说实话,这些官员和代表们也真够辛苦和劳累。至于他们为啥,我们不必进一步探讨。这样可以节省多少钱啊。拿这些钱又可为民真正办理好多事情。如建新的学校、现代化的医院、条件更好的敬老院等等。有时候钱是万能的,可是如何应用?应用在什么地方是很有讲究的。很巧合,最近温家宝总理终于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各省、市、部委等基层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召开会议。

回复

2012-08-31

在每天新闻报道中,注意到国家或者地方领导人,在出访外国或者视察地方时。在领导人的后面或者在与对方会谈时,往往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员(除了必要的安全人员以外)跟着、听着、前呼后拥。这是否需要这么多的人员陪同?难道没有这么多人陪同、紧跟着前呼后拥,领导人就无法开展工作、决定相关政策?那你们是否将领导人的领导水平降低了?记得当年基辛格悄悄地来到中国,与周恩来总理谈判。双方各自仅4、5个人(除了必要的安全人员以外)。当然这可能也是为了保密罢了。可是现在也有保密啊。当然我们也很清楚有些工作确实需要一定的人员和工作量的。但是从另外角度来解释,这么多人陪同、紧跟着真的非常有必要吗?这不仅是对于人力、财力的糟蹋,是否又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多余。 通过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难道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随心所欲地花费这些成果吗?我们只希望各级政府机关,在考虑有必要,而且确实需要花费资金开会、办事时,首先要考虑到,你们在花费的是纳税人的钱。然后研究一下如何利用现在的科技方式尽可能节约开销,再则也能进一步如何发挥领导身边人员的才能。也希望能够将这些费用开销明细公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如果这些人民币是你们自己个人的,你们会这样无所谓,大手大脚、一点也不心疼的无节制的应用吗?

回复

2012-08-31

每年召开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都从新闻报道上得知各省市领导和代表,纷纷坐飞机、火车来到首都北京参加会议。却不说对于北京城市安全、人民生活、交通、工作的影响。在整个会议上,那么多的代表需要安排他们的住宿、饮食、交通、保卫安全等等,会议期间还要准备其他活动,如文艺活动等。这些官员和代表们还要抽出时间,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忙于走访中央各部委、中央级的事业单位。所有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资金进行开销,无论从中央财政部或者地方支出,都是纳税人即老百姓的钱。类似这样的会议,是否可以在当地利用网络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进行呢?省得他们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这样的折腾。说实话,这些官员和代表们也真够辛苦和劳累。至于他们为啥,我们不必进一步探讨。这样可以节省多少钱啊。拿这些钱又可为民真正办理好多事情。如建新的学校、现代化的医院、条件更好的敬老院等等。有时候钱是万能的,可是如何应用?应用在什么地方是很有讲究的。很巧合,最近温家宝总理终于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各省、市、部委等基层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召开会议。

回复

2012-08-31

开会、办事要如何省钱。 2012年4月9日在中央电视塔4台的“文明之旅”节目中,内容是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先生:讲述中国的故事。在这个节目中,提到在当时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由赵启正先生出面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向赵启正先生提问。“你们开一个会,来了2000多个记者,花费多少钱?”当时赵启正先生在回答记者时,实事求是地说确实不清楚,需要向秘书长了解后,将会在网上告诉。事后知道是5900万元。在该节目中说明记者来乘飞机、住宿等活动需要花费。为此我们粗略计算,对于每个人需要花费2.36万元到2.95万元之间。看到这里,我们注意到在中国这样如此重要的会议,会产生许多有关中国今后政治、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信息。国内外所有媒体都会积极来抢新闻,难道还需要我们花钱去请记者来采访吗?确实没有必要花费5900万元,因为这些钱毕竟是纳税人的钱。花费这些钱真是很冤枉。如果是某个企业要发布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作为企业为了推销新的产品,完全有可能,也情愿花钱,请更多的记者来捧场。这完全可以理解企业负责人的苦心,而且这些开销是可作为广告费用计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