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猫》,不是“熊猫”——音乐剧《猫》的中国“本土化”
2012年8月19日,音乐剧《猫》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帷幕。中文版《猫》有外方、中方两支主创团队,中方导演刘春不愿做外方导演的传声筒,“差不多每天都要跟外方争一些东西”,讨论哪个部分加一些本土化的东西会比较好玩。
责任编辑:徐词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灯光暗下来。35只不同颜色不同扮相的“猫”从剧场各个角落蹿了出来,冷不丁朝就近的观众伸出猫爪,“喵喵”一叫。等观众回过神来,猫们已经快速跳上舞台。废弃的垃圾场是“猫”的舞会现场,有一只猫将在这里被选拔出来派到九重天获得新生。
2012年8月19日,音乐剧《猫》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帷幕。这是中文版《猫》全国162场巡演的第一场。
“猫”至高潮,一只衣衫褴褛、步履踉跄的中国老猫格里泽贝拉清清嗓子,唱起了那首经典的《回忆》——她就是那只即将升天获得新生的幸运猫。观众竖起耳朵,期待听到像英国“猫”伊莲·佩姬或者美国“猫”芭芭拉·史翠珊一样的声音。压力之下,中国“猫”发挥失常,嗓子干涩发紧,有几个音调唱走了音,但她坚持唱完了全场。
中国将成为造假发和服装的基地
“尽管可能有瑕疵,但我们想试一试,让‘中国制造’深入到各个制作环节里。”中文版《猫》制作方亚洲联创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