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2)

随着城市改革力度、广度和深度的增强,大城市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要去向。譬如在广东电白、山东桓台、四川仪陇,农民们放下锄头,拿起瓦刀,或自发或由政府组织,结成一支支建筑队,奔赴北京、海南、深圳等所有需要大开发建设的城市。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农民(1980-1984)

综述:改革春天 农民工破土萌动(2)

城乡二元之困

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依靠工人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毛泽东根据特殊国情转化,本质上是一场农民革命。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时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对象。在历史上,他们从未如此深入全面地参与一项全国性的政权争夺和秩序重建。他们被以毛泽东为首的早期共产党人所感染,也成了革命者,或革命的追随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建设阶段,立即转入以城市为中心。中央党校教授王海光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一文中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比较自由,凭迁徙证,对在城市有生存基础的居民都准予入户。但是随后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对城镇私营工商业形成了沉痛打击,大量城镇人员失业。

一方面城镇人员就业困难,一方面农民不断涌入城市。为此,1953年4月17日,政务院发出《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劝止农民自行进城找工作,动员滞留在城市的无业农民回乡。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上马。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为保障重工业建设,国家实行统购统销,但出现了在农村购得过多,在城市销得过多。为缓解给农村带来的粮食压力,1955年开始,中央要求各城市严格控制人口迁入,并清理了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流人员。

此时农村的集体化已进入高级社阶段,对农民也形成了约束,参加农业生产成为一种强制。

但是在城乡双重限制下,从农村逃往城市的人口仍在增加。强制性劳动意味着失去了劳动的自由,农民与其说是土地的主人,不如说更像是参与农村集体劳动的按件计酬式(工分制)的雇佣人员,而统购统销又完全控制了这种强制性劳动的回报,导致农民对农村缺乏热情和信心。

从1956年到1957年,中央和国务院至少下发了5个指示、通知、文件,要求劝阻农民盲目外流,把他们稳定在农村,流落外地的要遣返,农村的机关团体不得私自介绍农民找工作,城市各单位也不得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

到1958年,通过频繁颁发的法律规定,中国全面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

王海光写道:“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