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传奇“报人”余纪忠

洪通、朱铭、云门、新象,这些原本都不是读者感兴趣的题材。然而彼时的“报人”却愿意用最大的版面将这些新鲜的文化活力介绍出来。余纪忠先生要的,是种下会对这些成就发生兴趣的种子,等种子发芽长大,就可以支撑一份更有文化艺术内涵的报纸。报纸要创造读者,不能只是讨好读者。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吴雪青

报人关注风气、坚守理想,等着有一天种子发芽长大

2002年春天,我带着家人到京都休假赏樱。回到台湾,才下飞机出登机门竟然就有大批摄影机等在那里,一片混乱。原来是我不在的那几天中,我所在的《新新闻》周报与台湾副领导人吕秀莲的官司一审宣判,新闻同业们辛苦守候,要知道我的反应。

好一阵折腾,终于到家,捡起丢在院子里多日累积的报纸,还来不及查看跟官司有关的报道。先看到了4月10日《中国时报》的头题:余纪忠先生病逝。惊讶之中很自然地先翻看与余先生有关的消息,在那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中,完全忘却了自己切身的困扰。

我没有真正见过余纪忠先生,不过我的成长过程中听过许多“余式传奇”,后来我往来甚密的友朋、同事、上司,多有深厚的“余氏渊源”。不是余纪忠先生本人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而是我间接体会的余纪忠风格,决定了我对新闻工作、对报人角色的基本理解与不变价值。彼时有像余先生那样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