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改革原地转地租之重猛于虎

“农垦的赋税太重了,”黄西峰感慨说。以前,附近农村的姑娘都愿意嫁给农场的小伙子,现在农场的姑娘却纷纷愿意嫁到附近的农村去。
  农场工人究竟是一群什么人?是农民?享受不到中央的惠农政策;是工人?一辈子种地,一半的收成要上交,还没有工资。在他们的支持下,农垦公司迅速完成资本积累,成为产业巨人,但他们的生活却每况愈下。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减轻他们的负担,却遇到政企不分的农垦系统的阻力


大兴安岭农垦区实行统一规模化种植之后,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的效益显著增加,当地农场职工的收入却显著下降 图/CFP


    2007年6月初,57岁的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扎赉河农场的杨大木给农业部农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回复

2014-11-27

土地多数在农场干部手里。【用他们自己亲属和朋友的名字】

回复

2014-11-27

你知道他们的艰辛吗

2014-08-21

我们本地的农场职工都是相当富裕,本市的大半经济靠他们支撑啊。反之市民和农民收入较低啊。

回复

2014-09-02

都是事实,还有队长扣农户直补不给的那

回复

2014-08-21

我们本地的农场职工都是相当富裕,本市的大半经济靠他们支撑啊。反之市民和农民收入较低啊。

回复

2014-03-02

黑龙江农垦借国有企业为名,漫天随意长地价,套取国家大量的补助资金,在这里无法体现国家的优惠政策。尤其北安分局最严重。这也是垦区最大的一宗罪。望国家深入调查。

回复

2013-12-25

农垦农工真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