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教化不可慢,风俗不可忽

文化与文明之重要,让人认识到不仅要国势强胜,而文明教养,社会风气,内影响社会发展,外关系国家民族的观瞻。正如司马光所说——“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吴雪青

文明教养,社会风气,内影响社会发展,外关系国家民族的观瞻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1年曾呼吁干部要多读点历史,以史为鉴,吸收多些历史经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表示从政要具有历史意识,明晓历史的责任。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日本21世纪的治理人才,首先就批评当前从政者没有历史观念,造成政策的迷失。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不仅为从政者之应备和必具,亦为有识之士的基本条件。

香港社会,历史知识是被忽略的,历史意识是淡薄的。近年中学竟取消历史作为专修课目,对香港日后各种人才的养成,遗害之大,不难预见。

近日再读《资治通鉴》,司马光综论东汉一代兴衰,言简意赅,通透远识。距今悠悠近千年,仍足发人深省,不失时用,真一代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


回复

2012-08-12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有两个名人,一个是中国的乾隆皇帝,一个是美国的华盛顿。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挺有名气。美国华盛顿,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权力关进笼子,从而成为了世界伟人。中国的乾隆皇帝呢?他花费60年,在中国实行了保甲制,禁止百姓自由迁移,将民众关进了笼子里。这套统治办法在后来的国史中有过颠覆,更新,被革命过,但是我最后失望的看到,我们还是被关起来了!我们的良知,道德,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被关起来了,我们应该想想,除了人名币,还能留给后代什么?

回复

2012-08-12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美德,当今几乎丧失殆尽,令人叹息!别说去解放全人类了,就是常记孔夫子的大同说,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亦应庶几乎! 望国人常思之,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回复

2012-08-07

你觉得近代中国史全部属实么?

2012-08-05

香港教育取消历史专修课地位这是严重的政治事件,表明当局违反“基本法”在仿效台湾教育在搞“港独”教育,殖民地教育遗臭还在发酵。中央应令其终止错误行为。

回复

2012-08-06

教化和风俗无疑是重要的,假设人人都教化成好人,社会也自然是好社会了。但这个逻辑在现实中未必有效,比如教的人自己都不愿做好人,比如还是有很多无法教好的...它和强化道德的诉求有同样的局限性。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中国历来重视教化,在王权的意识里也一向以为可以教好P民的,但一部《资治通鉴》里有几时平和的光景?从事教化的人多半也是luan臣zei子。盛世不是教化出来的,是减轻赋税和徭役的得力举措,以及惩恶扬善之法的强力守护。 历史不应当被忘却,读史可使人明智。为什么中国至今不能摆脱bao政治下的命运轮回?还有许多被重新确立的传统文化的神坛,这些其实表明了先贤或者普罗的国民压根就没多少真正读懂历史的。

回复

2012-08-06

教化和风俗无疑是重要的,假设人人都教化成好人,社会也自然是好社会了。但这个逻辑在现实中未必有效,比如教的人自己都不愿做好人,比如还是有很多无法教好的...它和强化道德的诉求有同样的局限性。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中国历来重视教化,在王权的意识里也一向以为可以教好P民的,但一部《资治通鉴》里有几时平和的光景?从事教化的人多半也是乱臣贼子。盛世不是教化出来的,是减轻赋税和徭役的得力举措,以及惩恶扬善之法的强力守护。 历史不应当被忘却,读史可使人明智。为什么中国至今不能摆脱暴政治下的命运轮回?还有许多被重新确立的传统文化的神坛,这些其实表明了先贤或者普罗的国民压根就没多少真正读懂历史的。

回复

2012-08-06

西周的礼仪治国思想,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的儒家思想,到了唐朝就渐渐的形成了以家国为思想的体系。思想一旦崩溃,一个旧的朝代就会衰败,一个新的朝代必然兴起。现今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自己的思想,有核心价值体系,但只有这些远远不够,除了法律的约束外,更需要道德、信仰、风俗教化的自我约束,然而这一方面确正在慢慢被蚕食,也缓慢的被大家默默接受,于国于党都应该引起惊醒,社会风气该整还是要整点,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是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求表面。

回复

2012-08-06

无文化不悠久,无教化不稳定 杨国利 纵观历史,横察现实,只有:不慢教化,不忽风俗,社会才能根基稳定,财富得以增加,个人尽享自由与幸福。 二十世纪初,肆虐的“大萧条”席卷美国。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出了坚定声音:自由的资本主义不是已经失败,而是尚未经受考验。以此教化美国人民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觉意识,最终带领美国人走出了经济困境,走出了“大萧条”激起的惊涛骇浪。当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再次光顾美国,总统奥巴马借机通过了“医改法案”,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器。但围绕“医改法案”展开的系列法律诉讼,其核心不是法案本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多少,而是其文化价值是否与美国人宪法的文化精神相抵触。宪法的文化精神在美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困境或许在于阉割文化。 基督教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血腥屠杀与不宽容的历史。尽管火刑柱、十字军、宗教改革等背后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有损欧美人的颜面,但是他们主流社会对自己文化的坚守却未动摇。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历史感与文化精神。抛弃历史与文化血脉或许是当下中国困境的成因之一。 当礼崩乐坏之时,孔夫子主动承担起了教化的重任,将不下庶人的“礼”风俗化、生活化与日常化,重建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建构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当秦始皇嬴政要惩罚那些装神弄鬼、制造长生不老药的社会骗子时,嬴政的儿子为这些骗子的辩护:“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扶苏与嬴政的辩论类似美国当下“医改法案”的系列法律诉讼:“教化不可慢,风俗不可忽”。 百余年历史的美国遭遇“大萧条”而栽了跟头,那叫做“未经受考验”。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百年前“栽了跟头”,这就是我们抛弃我们文化与历史的理由吗?中国曾经的悠久历史之所以悠久与繁荣在于主流社会对固有文化的坚守。主流社会无文化才是最应恐惧的。

回复

2012-08-06

天朝不是没有教化,只不过是教化用在了什么地方。我们的X色教化几乎在进入幼儿园时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化就是没有XXX就没有新XX,纯粹是洗脑般的教化。

回复

2012-08-05

香港教育取消历史专修课地位这是严重的政治事件,表明当局违反“基本法”在仿效台湾教育在搞“港独”教育,殖民地教育遗臭还在发酵。中央应令其终止错误行为。

回复

2012-08-04

你为啥不搬下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呢 哥们

龙行天下
回复

龙行天下

2012-08-04

教化不可慢,风俗不可忽

回复

2012-08-04

教化、驯化是不同的概念,建议您翻翻词典。中国的封建体制延续几千年——您这一说法是经过独立思考得来的,还是直接从教科书上抄来的?您说作者“完全不了解日本社会”,呵呵,作者正好是留日博士。陈先生对日本的理解恐怕在你我之上。对了,您的论断如果加上严密论证,那也就真正称得上“与时俱进”了。比如说,说明一下什么叫做“现代成功社会”,也有助于别人理解您的看法。

2012-08-03

比原文精辟!只是有失偏颇点。比如“王根据统治的需要,借助文化、习俗、法律等,对人进行训化,使之成为逆来顺受的良民,成为王好用的工具,不管统治者如何,都可长治久安。”试想真有那么样一个大同存在,不需要“王”,也不需要“霸”的社会吗?中国的封建体制延续几千年,那么至少在这数千年时间里,这种体制就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然、必要性。所以,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存在着绝对的不需要“驯化”的民。教化破产了,社会出现崩溃;但跟着还是会出现新的企图教化生民的“教主”们,否则社会只能解体、消亡。 而该文作者的问题是出在他多少有点食古不化,完全忘记了与时俱进。另外拿今天的日本社会作为反面例子就更是在胡乱类比。或者说是完全不了解日本社会?你可以不喜欢甚至恨日本,但作为一个社会体,单单由社会学角度,今天的日本无论有没有所谓的“失去的N年”,都要比今天的中国发达,至少更符合现代成功社会的标准。 至于搬出司马光来,以所谓的“东汉末世,政治衰落奢败,而社会风气依然良好,忠勇坚贞之士不断涌现,义无反顾,奋发拯国救民。”当做自己的论点的论据,就更是不知所云。难道东汉末年倒成了可以借鉴的好时代了?真不知该作者是在怎样“以史为鉴”在。那么是不是夏桀、商纣时代也可以是“教化有方”的时代了,就因为那时有大量被干掉的“忠臣”、“义士”?要知道乱世才会出“忠臣”,当然也出“枭雄”。

回复

2012-08-03

比原文精辟!只是有失偏颇点。比如“王根据统治的需要,借助文化、习俗、法律等,对人进行训化,使之成为逆来顺受的良民,成为王好用的工具,不管统治者如何,都可长治久安。”试想真有那么样一个大同存在,不需要“王”,也不需要“霸”的社会吗?中国的封建体制延续几千年,那么至少在这数千年时间里,这种体制就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然、必要性。所以,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存在着绝对的不需要“驯化”的民。教化破产了,社会出现崩溃;但跟着还是会出现新的企图教化生民的“教主”们,否则社会只能解体、消亡。 而该文作者的问题是出在他多少有点食古不化,完全忘记了与时俱进。另外拿今天的日本社会作为反面例子就更是在胡乱类比。或者说是完全不了解日本社会?你可以不喜欢甚至恨日本,但作为一个社会体,单单由社会学角度,今天的日本无论有没有所谓的“失去的N年”,都要比今天的中国发达,至少更符合现代成功社会的标准。 至于搬出司马光来,以所谓的“东汉末世,政治衰落奢败,而社会风气依然良好,忠勇坚贞之士不断涌现,义无反顾,奋发拯国救民。”当做自己的论点的论据,就更是不知所云。难道东汉末年倒成了可以借鉴的好时代了?真不知该作者是在怎样“以史为鉴”在。那么是不是夏桀、商纣时代也可以是“教化有方”的时代了,就因为那时有大量被干掉的“忠臣”、“义士”?要知道乱世才会出“忠臣”,当然也出“枭雄”。

2012-08-03

精辟!

回复

2012-08-03

精辟!

2012-08-03

中国的教化不是教育文化的意识,是王化,王根据统治的需要,借助文化、习俗、法律等,对人进行训化,使之成为逆来顺受的良民,成为王好用的工具,不管统治者如何,都可长治久安。 每个朝代几乎都有似如当今中国的所谓盛世,原有的垄断被打碎了,新的垄断还没有,或者正在形成,人人向往富贵,争利还有空间。其实,这个时候,教化才是少的,这个时候社会也比较安定。到了中期,垄断已经形成,而且正在加强,底层没有了向上的空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社会矛盾产生,并且激化,稳定成了重中之重,在加强严管,镇压的同时,对言论的控制,对国人的教化也跟着加强。到了未期,垄断进一步加强,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府信誉尽失,崩溃也成必然,统治机器失灵,连同好用的教化,此时,崩溃不是因为没有加强教化,而是教化已经破产,用不上了。

回复

2012-08-03

中国的教化不是教育文化的意识,是王化,王根据统治的需要,借助文化、习俗、法律等,对人进行训化,使之成为逆来顺受的良民,成为王好用的工具,不管统治者如何,都可长治久安。 每个朝代几乎都有似如当今中国的所谓盛世,原有的垄断被打碎了,新的垄断还没有,或者正在形成,人人向往富贵,争利还有空间。其实,这个时候,教化才是少的,这个时候社会也比较安定。到了中期,垄断已经形成,而且正在加强,底层没有了向上的空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社会矛盾产生,并且激化,稳定成了重中之重,在加强严管,镇压的同时,对言论的控制,对国人的教化也跟着加强。到了未期,垄断进一步加强,矛盾进一步激化,政府信誉尽失,崩溃也成必然,统治机器失灵,连同好用的教化,此时,崩溃不是因为没有加强教化,而是教化已经破产,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