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第一生产力: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2012年《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这是《The Voice》的中国版,二百多页的正版“宝典”总结成一句话:如何让声音成为惟一的主角。没有文化考试,没有粉丝投票,选秀进化成比赛,音乐统治音乐。这一切是可能的吗?

责任编辑: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陈浩民 谢姗蓉 姜楚凌

《The Voice》版权方交出的“宝典”唯声音是举,中国版基本按“宝典”执行,惟一本土化的地方是,为了照顾中国观众“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在舞台上加入了更多的学员故事和情感渲染。图为《中国好声音》导师那英作势要按选择键,导师们的表演也是情感渲染的一部分。 (东方IC/图)

没有文化考试,没有粉丝投票,选秀进化成比赛,音乐统治音乐。这一切是可能的吗?

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经历了山寨、收视疲劳、“限娱令”、“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归根结蒂,我们不相信单纯的“音乐”和“声音”是有力量的。

2012年《中国好声音》异军突起,这是《The Voice》的中国版,二百多页的正版“宝典”总结成一句话:如何让声音成为惟一的主角。

世界上有43个声音,中国好声音是普适的声音吗?

比赛不必沦落为选秀。我们能否更狠一点:把声音背后的故事留给观众,只把声音留给评委。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馆,远远就可以看到《中国好声音》的巨幅海报,海报前是《中国好声音》高举麦克风做V字状标志性的拳头。

2012年7月26日下午,《中国好声音》正在这里录制导师盲选部分,观众席上座无虚席,连走道里也站满了人。整个体育馆已经被《中国好声音》节目组租用,第一季的10期节目全部在这里录制。

一位叫妞妞的黑龙江学员演唱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唱功扎实、声情并茂。一曲终了,却没有一位导师按铃,这意味着她已被淘汰。四位导师转过椅子,那英泪流满面,哽咽地解释道:“她一开口我就知道是谁了,她的声音我太熟悉了,她是我在演出时的合音。”

但那英没有拍她。“我不能拍她,观众知道了我们这层关系,一定会说三道四。但她又唱得这么好,我很后悔没有拍她。我以前只叫你妞妞,现在才知道你叫王崇……”此时,学员和那英都已经哭成了泪人。

拿到巨人的“宝典”

《中国好声音》的四位导师是刘欢、那英、杨坤和庾澄庆,导师背对学员,只听声音定取舍。节目从2012年7月13日开播后,收视率节节攀升,甚至一直“严打”选秀节目的国家广电总局,也对其做了表扬,7月18日《中国好声音》第一期播出后,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公开表态:“以前那么多纯选秀、纯音乐评论节目,为什么不火?《中国好声音》火,就是(因为)导师是顶级的,来唱歌的老百姓的声音也是顶级的,这个节目做到了关照现实和注重品质。”

高长力总结《中国好声音》大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站在巨人肩上”。

所谓“站在巨人肩上”,是指《中国好声音》是在欧美大获成功的《The Voice》制作的大型专业音乐节目的中国版,由浙江卫视引进。

在推出《中国好声音》之前的2010年,鉴于当时选秀形式的单调和泛滥,浙江卫视做了一档名为《非同凡响》反选秀的歌唱节目,初衷是通过老师带徒弟的方式,发现并且培养一批有实力的歌手。

《非同凡响》没有采用海选方式,而是设立了门槛,参加的歌手必须由音乐院校和名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6)


回复

2014-05-22

亲 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全职妈妈、上班族,那就和我一起赚点外快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里能给你增加一份收入还能打发时间,先了解再选择做不做 。每天30-180不等。多劳多得。只要你会淘宝网购,有空余时间,有电脑就可以,有意者加我1106994794 本人是上班族,非诚勿扰。谢谢

回复

2012-08-29

了解一下《中国好声音》的一些背景

回复

2012-08-15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

回复

2012-08-13

很反感评委有意无意的提起一些事,然后选手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开始倒苦水哭诉凄惨的成长经历,请问选手和评委,你们到这个舞台干什么来了?你们是来参加感动中国的?说痛苦谁的成长没经历过痛苦?说困难残疾人哪个不比你困难?如果王军霞在起跑前哭着给裁判说自己一个完整的脚趾甲都没有,你会不会觉得恶心,一个靠博人眼泪给自己加分的节目还有什么意义,唱歌就是唱歌,一句废话不要多讲。

回复

2012-08-12

“撒切尔夫人的幕僚有一天焦急地说,不好了,中国的电视机卖到我们的商场里来了。撒切尔夫人回答:什么时候中国的电视节目在我们的电视台播,你再来告诉我,这才是最重要的。”美、日、德等这些个国家都在硬件方面非常强,、美、英、意、法等在软文化方面非常强,夫人很清楚自己国家的优势嘛,但估计她更清楚中国到软文化方面到世界级,至少还得有80年吧。

回复

2012-08-09

用很多钱加上很多人的用心工作才能打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好节目。

回复

2012-08-08

不要讲故事了,听声音就好,这样每期都可以看多几个选手。

回复

2012-08-07

希望《中国好声音》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励志大片.

回复

2012-08-07

感觉很好,作为一个偶尔看电视的观众当然只想看到好的节目,适当的剪切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对观众也好,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和浪费我们的精力去批评

回复

2012-08-07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音乐细胞,都有一副好嗓子的,担心多余

2012-08-03

这是一个全民娱乐,全面作秀的时代,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人”自我个性的觉醒和发扬。我承认这类节目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但那些物质上的贡献又有多少媒体人去发掘呢?当媒体把握时代风向标时,大家都只关注到了舞台上的辉煌灿烂,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不学习了,农民不种地了,老师不教书了,工人不打工了。。。。。。原来大家都唱歌跳舞去了。

回复

2012-08-06

逻辑欠佳!文化难道是娱乐文化!

2012-08-02

命题严重错误。经济不强,声音无法强。各国古今同理。文化永远是经济的后续产物,意识形态永远成为第一性的。无物则无文,无源则无水。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以成立,是因为科学不但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生产力的核心力量。而文化主要是经济的附着物和包装体,其本质如此,闻之虽似不雅,但这是实在的真理。第一生产力移花接木于文化事项,不但是误解,而且是弄巧成拙。所以需要正误,是因为这个问题也在当今正在被严重误导。现在娱乐至上,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比皆是。对这种源于港台泛滥国中的商业文化意识必须正本清源,否则不但会有害经济有害社会,最终还将货币化媚俗化于文化本身。

回复

2012-08-06

回复

2012-08-05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能够感受到这是一档是用心去做的好节目,让人耳朵一亮

回复

2012-08-05

模仿也好,创新也罢。真心喜欢这种选秀形式和音乐模式。给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不要过分指责现在的娱乐也好,社会也好还有政府,有指责有建议,社会才会进步。我们一起努力

回复

2012-08-05

“我们正在做的是联手一线的流行音乐人振兴中国流行音乐,为音乐新人保驾护航。”这句话说的最激动人心,的确,尤其是中国大陆,能出一张高质量真正动人的唱片的年轻人太少了,希望以后可以看到他们红火起来!

回复

2012-08-04

中肯的说,这个节目确实算好的了,比快乐大本营什么的有内涵多了,不只是让观众发笑而已。唯一的不足就是来的人多数是专业歌唱的或是未出名的制作人,缺少了“大众”的元素。我陪老婆看了好几期,觉得一个节目这么煞费心思的作,收到这样的效果也属正常,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干点实事,别老天天的唱歌跳舞,玩物丧志。

回复

2012-08-04

"《The Voice》美国版是四场盲选,中国版根据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改为六场,最终优化的方案是:6场盲选,2场导师抉择,1场导师对战,1场年度盛典。""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已经到了大片竞争的时代"

回复

2012-08-04

再来吐槽一句:《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是叫华少的那一位吧?可不可以换掉?他,还有他的声音,太影响观众的情绪,太破坏节目的质量了。

回复

2012-08-04

用不了太久,广电肿菊会来收拾你们的。

回复

2012-08-04

“一期80分钟的节目背后至少有1000分钟的素材”,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