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课记:微博世界
有的学生说微博不是人人都开的,说话间明显透出距离感和排斥。当北上广的年轻人有半数开了微博,风吹到这个海岛,就不足十分之一了。前者拿它获取信息,后者还停留在追时尚。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初衷
8月17日开新浪微博,直接原因是为秋季开学后跟学生们对话做准备,也希望能做他们的扩展阅读。整个2011年的9月到12月,每发出一条微博,总会潜在地把学生们当做预想的读者。四个月以“转同学们”的名义,发了130条和历史教育相关的微博。
被我关注的人,大约一半是我的学生,他们会介绍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给我,漫画歌曲视频纪录片书籍,张绍刚和刘俐利的视频就是他们告诉我的。
开微博一个月后,发现它的体量之大,完全是一条滚滚的洪流,学生们能真加入进来的很少。有人要外出打工,有的因校园网络实在太慢根本无心上网,有人整天忙着玩游戏,有的死磕考研,微博离他们无限遥远,也因为他们看不到微博为他们显现立竿见影的功用。曾遇到一个喜欢音乐的老师,我建议她开个微博,找自己喜欢的音乐更方便。没想她变了脸色:可不玩那个!好像玩微博的必是异类。有的学生也会说微博不是人人都开的,说话间明显透出距离感和排斥。当北上广的年轻人有半数开了微博,风吹到这个海岛,就不足十分之一了。前者拿它获取信息,后者还停留在追时尚。
在面具下面
这条洪流足够大,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