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中国:创新源自进取

创新是一种进取的记录

巴萨夺得2011奥迪杯冠军,门将巴尔德斯将银色奖杯高高擎起

中国是奥迪的“第二故乡”。故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来源于“进取”的价值共鸣。进取不仅是奥迪最鲜明的品牌个性,也是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精神。奥迪以进取为核心的“进取、尊贵、动感”的品牌价值,对应的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向世界展现的“创新”、“成就”与“活力”。

创新是一种进取的记录。创新是勇于挑战,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创新源自进取,因为它力求突破现状,创造可能。真正的进取者,从不墨守陈规,从不固步自封,也从不坐井观天。从奥迪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自己百年传承的创新基因融入到这个国家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血管之中,感受、实践并倡导着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奇迹。

在根植中国的24年里,作为“第二故乡”的一份子,奥迪深切感受着创新为中国带来的强大推动力。蓬勃发展的经济特区源自制度的创新;不断成熟健全的金融体系源自观念的创新;上有“神州”探月下有“蛟龙”潜海的惊世成果源自科技的创新;欣欣向荣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源自意识的创新;日趋活跃的网络和绿色经济业态源自结构的创新……

在根植中国的24年里,作为“第二故乡”的一份子,以“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作为品牌理念的奥迪在进取精神的驱动下,不仅作为行业先锋不断践行着自己创新者的承诺,同时也作为创新理念最热忱的倡导者,鼓励并支持着社会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创新突破。

切尔西队员捧起欧冠奖杯

奥迪,中国高档车行业的创新先锋

创新者是勇敢的,他们可以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创新者是睿智的,他们可以在未知中找到方向;创新者是坚毅的,他们可以在非议中坚守信念。

奥迪在“第二故乡”中国的24年,是引领中国高档车产业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一种从落后到领先的超越,一种现在到未来的探索。一汽-大众奥迪的发展之路,不仅是在书写一段勇敢、睿智、坚毅的创新者的心动历程,更是在通过自身的创新开拓为中国高档车行业不断注入澎湃向前的强劲动力。

史无前例的高档车技术转让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轿车生产和市场都已经实现国际化,落后的中国轿车工业已经无法从头做起,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实行技术引进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与谁合作?如何合作?这考验着中外双方企业家的胆识与智慧。

当时的日本品牌不想把技术转让给中国,而只想让中国做永远的市场。中国高档车技术引进的目标因此转向欧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道奇600轿车曾经无比接近中国,但美国人却开出了中国人难以接受的高价。

1987年10月1日,一汽厂长耿昭杰陪同德国大众公司董事长卡尔•哈恩博士参观了一汽的老厂区和新厂区,后者当即表示要同一汽合作,因为创新者之间总是拥有高度的精神共鸣,也只有创新者的合作才能抓住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在经过5轮快速有效的谈判之后,1988年8月,卡尔•哈恩博士为耿昭杰打开了大众公司技术开发中心的大门。哈恩对耿昭杰说:“您面前一排排精美的轿车是我们的未来,不论您看中哪一款,我们都可以合作。”随后中德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初步协议,中国人员也将奥迪100轿车的全套图纸的缩微胶卷带回一汽,带进中国。

10个月的时间,对于循规蹈矩者来说,它只是过眼一瞬;而对于进取的创新者而言,它却可以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24年中,这个果敢睿智的创新之举让奥迪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不可撼动的领先者,一汽-大众奥迪生产的高档车在中国的道路上也越跑越多。今天,其他高档车品牌也开始追随奥迪的脚步,大力推进国际同步车型国产化,中国高档车产业和市场也在奥迪的引领下越发成熟和稳健。

奥迪A4 allroad quattro的驾驶舱整体设计采用偏向驾驶者的理念,向左倾斜的中控台的设计、

一目了然的仪表板等均能体现出奥迪经典的造型元素

史无前例的加长版高档车型全球同步研发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质疑一款轿车的加长了,因为对于无论是中高级商务轿车还是高档行政级轿车而言,尊重并满足中国用户对于后排空间的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条件”。但是,17年前奥迪在“第二故乡”的这次创新却是在抵挡住各方非议的条件下做出的。

当时,一份来自中国的文件让远在德国的奥迪工程师们着实挠头了。奥迪A6在中国要加长?!最开始,德国人认为采用的当时全球顶尖的汽车科技和制造工艺,并且取得卓越市场表现的第5代奥迪A6堪称“经典之作”,完全可以满足全世界用户的需求。几经沟通之后,他们发现这个要求正是源自奥迪品牌在中国深耕近10年后对“第二故乡”用户对后排空间独特需求的深入理解。于是中德双方一致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震动当时中国乃至全球高档车工业的创新之举——给中国的奥迪A6加长!

加长研发绝不仅仅是车身“拉长”那么简单,这一工程从1996年到1999年A6上市,共历时3年,背后凝聚了数不清的中德员工充满热忱的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加长版车辆的国情适应性和可靠性,本土路试历程超过10万公里,路试车辆跑遍了大江南北,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气候、路况和油品。

2009年1月,一汽-大众奥迪又推出了加长版的奥迪A4L。它的诞生更是彻底颠覆了高档中型轿车以运动型为主的传统观念,开辟了“运动与舒适完美融合”的全新高档中型轿车的细分市场。奥迪A6L和奥迪A4L作为各自级别的绝对市场标杆,它们的成功也让全球各大汽车企业意识到,仅有领先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中国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并敢于创新,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同。

奥迪在中国的产品创新绝不仅仅是“加长”而已。如今,当其他高档车品牌开始纷纷效仿奥迪开始“加长”的时候,奥迪已经再一次迈开了创新者的大步,在内外观设计、材料等各个方面根据“第二故乡”市场的文化和用户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针对性研发。在今年上市的全新奥迪A6L更是有超过100处细节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

奥迪A4 allroad quattro重新设计的后保险杠指示灯以及尾门明显地勾勒出车尾的三维轮廓和车身宽度

史无前例的独立统一的单品牌营销体系

今天,没有人会怀疑一个高档车品牌应该建立专属于自己品牌、产品和用户群体的独立渠道,也没有人会质疑一家高档车品牌4S店应该统一销售这个品牌的进口和国产车型。然而,奥迪在“第二故乡”推行这一创新理念的时候却承受着各种巨大的压力。

面对全新的品牌专营模式,原属于一汽-大众销售体系的经销商们有的吃不准前景,有的因为接受不了奥迪的创新观念而选择了退出,绝非今天“振臂一呼而众者云集”的场景。甚至,在当时企业内部也有人对奥迪舍弃既有的庞大销售网络另起炉灶,同时设立了苛刻的门槛,表示很难理解,甚至不能接受。

奥迪4S店图纸上全球统一的钢结构,当时全中国竟然只有上海的两家造船厂能够胜任这项工程。此外,无论是建材挑选还是施工装修都是国内当时没人见过的高标准。一个固定外墙玻璃的钢爪当时只能以3000元一个的价格去香港购买。而一块产于西班牙的米黄色展台石材,价值更是高达十几万。难怪当时有的经销商认为“卖个车还盖个4S店,笑话”。

但是在奥迪人看来,4S店还远远不够。2003年,当其他在华高档车品牌还只是单纯看重销售利润的时候,奥迪又开创性地在“第二故乡”设立了第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品牌展示窗口——奥迪品味车苑,这也是奥迪在亚洲地区设立的唯一一家品牌体验中心。它以独特设计、前卫科技、车型展示和精彩纷呈的品牌体验活动向每一位来宾展示,奥迪汽车绝对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激情进取而富有品味的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象征。

2006年,奥迪在中国又推出了另一项震惊中国高档车行业的创新举措——成立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整合奥迪在中国国产和进口两大渠道的销售权。这是一次快速针对“第二故乡”市场情况做出的创新调整,组织架构、资源、流程等都在这次调整中得到全面优化整合,使奥迪在中国的发展达到更优状态。因为,对于奥迪品牌而言,无论是出于“第二故乡”的特殊地位,还是出于“同一星球、同一品质、同一奥迪”的一贯理念,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销售服务水平,都没有任何理由将进口车与国产车区别对待。

如今,当其他高档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追随奥迪脚步的时候,奥迪正在继续做出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改革。

奥迪A6L e-tron概念车

史无前例的联合科研实验室

就像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汽车品牌对向中国转让整车技术一样,一段时间以来,出于对电动车技术知识产权转让的顾虑或其他原因,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在华发展新能源时出现了举步不前的犹豫。

2010年10月30日 ,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公司与同济大学共同建立的“奥迪同济联合实验室”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正式启动。这也是高档车品牌首次与中国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建立联合科研实验室。“奥迪同济联合实验室”的启动,不仅印证了一汽-大众奥迪在华实施“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承诺,更打开了奥迪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美好憧憬空间,同时也是奥迪在“第二故乡”担当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使命的实际体现。

据奥迪同济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一汽-大众和奥迪公司为同济大学提供了不带内燃机和传动系统的量产奥迪A6L轿车,同济大学则负责该车的电驱动动力总成系统——包括配件和集成等工作,奥迪和一汽-大众专注于该车的系统集成以及对原车的改造等方面——包括底盘控制、车身电子和MMI等工作。作为该项目研究课题的前期成果——“都市晨光”原型概念车在电力驱动下,最大续驶里程130公里,最高车速可达到138公里/小时。它的诞生也为未来奥迪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方向。

创新令人心动,创新成就领先。每一次创新都是进取之路上的里程碑,每一次创新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奥迪在“第二故乡”的24年正是依赖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奠定了自身中国高档汽车市场第一品牌的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奥迪在“第二故乡”的不断创新也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中国高档车市场也正是在奥迪践行的创新精神的驱动下,成为全球成长最快、最富机遇的市场。

奥迪,中国社会创新精神的助力者

作为“第二故乡”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公民,创新不仅是奥迪身体力行的使命,也是奥迪从未推卸的社会责任。因为奥迪知道中国不断焕发的创新魅力绝不仅仅依靠奥迪所引领的高档汽车产业的创新能量,更来源于这块土地上各行各业需要共同呵护的创新激情。

长期以来,奥迪通过切实的努力在文化、艺术、环保、教育等领域搭建了一系列展示、鼓励、推动并倡导创新精神的平台,不仅让超过100万的奥迪用户,同时让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社会公众感受到创新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带来的成就与希望。

奥迪A6L e-tron概念车

奥迪童梦圆——蕴育梦想、放飞希望的摇篮

2005年,一份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05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摆在了奥迪人面前,上面写到:“在全世界20亿儿童中,几乎有一半儿童的童年状况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想象。贫穷将孩子们的尊严拒之门外,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并且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在中国中西部的贫困地区,一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过早离开了学校,他们将不得不以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我们应该为贫困孩子做些什么!这是奥迪人的第一反应。于是问题就变成了怎么做?奥迪明白,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创新则中国创新。奥迪最终答案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我们还要为他们编织梦想,并帮助他们圆梦。梦是核心,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创新。”于是在2005年12月,一汽-大众奥迪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奥迪童梦圆”公益项目。

为了培养受助孩子的自立和创新能力,“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便成了“奥迪童梦圆”项目的独特信条和意义所在。奥迪在中国中西部的10个省和自治区的20个县实施,为140个自然村的校外青少年建立起功能齐全的“奥迪童梦圆学习中心”。通过组织各种生产生活技能培训、体育活动、拓展训练以及互动交流培训课程和活动,并提供各种必需的培训器材,让这些青少年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够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协作技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态度和信心。

作为“奥迪童梦圆”公益项目的发起者,一汽-大众奥迪还鼓励媒体、经销商、员工、奥迪用户、合作伙伴,以及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商界领袖、演艺及体育界明星等,一起帮助那些身处逆境但仍然拥有梦想的孩子们。每年10月11日是“奥迪童梦圆日”。在这一天,所有奥迪人以及来自奥迪经销商、媒体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志愿者们将会佩戴有“奥迪童梦圆”标识的手环、胸针,举办公益展示、实地考察等各有特色的“奥迪童梦圆”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对中西部校外青少年的关注,帮助他们实现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

在“奥迪童梦圆” 第一阶段为期5年的项目实施中,累计筹得善款约700余万元人民币,约3万中西部孩子直接受益于“奥迪童梦圆”项目,而间接受益的儿童及家庭成员达到10万人。5•12汶川地震后,奥迪再次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专门成立了“奥迪童梦圆——地震灾区儿童救助专项基金”,共筹集来自奥迪大家庭的善款逾1,500万元。截止目前,共计12.4万名儿童和教师收到了由专项基金提供的总价值约1,100万元人民币的救助物资。

奥迪夏季音乐周——享誉中国的创新高雅音乐平台

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长期合作伙伴,奥迪品牌意识到仅仅通过赞助既有的音乐活动来推动中国高雅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相比于西方国家而言,中国的高雅音乐一方面市场环境还很不成熟,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又迫切期待更多符合时代进取精神的作品。

2008年,一汽-大众奥迪自主创办了“奥迪夏季音乐周”。它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由高档车品牌独立发起的顶尖规格的高雅音乐平台。“创新”是奥迪夏季音乐周最独树一帜的标签。每一届奥迪夏季音乐周都坚持与国际顶尖音乐大师合作,将全球顶级的高雅音乐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呈献给中国观众。

无论是奥迪汽车轮毂做成的“钢铁编钟”,还是融合汽车制造声效的Audi Sinfonie;无论是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与百老汇跨界演出,还是鬼才作曲家谭盾以奥迪A8L车身线条作为乐谱轮廓的视听交响诗,奥迪音乐周在演出团队、曲目风格和演出形式上都在不断突破传统并结合最新高端科技,力求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创新的追求使奥迪品牌与高雅音乐之间摩擦出不可复制的灵感火花,也使奥迪夏季音乐周成为中国乐迷们心目中的艺术盛宴。

创新对于奥迪夏季音乐周来说,绝不仅仅是为大师们提供了展现音乐才华的舞台,同时也是孕育最具潜质的创新音乐人才。在首届奥迪夏季音乐周的启动仪式上,一汽-大众奥迪便宣布了“奥迪青年音乐家计划”,并承诺将每一届奥迪夏季音乐周的票房收入都用于培养最具创新力的青年音乐人才,从而推动未来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随后,奥迪品牌正式设立了“奥迪青年音乐节专项基金”。在“奥迪青年音乐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青年音乐人才不仅通过“奥迪艺术讲堂”聆听大师对音乐和艺术的解读,更获得了接受著名音乐家指导、并与大师们同台献艺的机会。

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倡导“传承•创新•引领”的跨领域奖项

2009年,一汽-大众奥迪邀请数位中国知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参观了位于全球总部英戈尔斯塔特的奥迪设计中心。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在赞叹于奥迪全球领先的设计水平的同时,也纷纷表示中国的设计水平与国际先进设计水平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社会给予更多支持和推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奥迪立刻意识到作为“第二故乡”的一员,有责任为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创新做些什么,让中国的艺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

基于倡导面向未来的“传承•创新•引领”的理念,2010年6月,奥迪正式设立了中国首个聚焦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跨领域重量级奖项——“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奥迪也由此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第一个倡导艺术与设计跨领域合作的品牌。大奖首次突破当代视觉、建筑、设计、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界限,力求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中国艺术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1年3月,首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的5大奖项在北京751 D-park时尚创意广场隆重揭晓。所有奖项均由中国最顶尖的艺术和设计专家及社会各界精英组成的专家评审团投票产生,用以向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成就致敬,表彰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最杰出的创新成就者,并鼓励中国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和设计新锐。国际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被授予了首届大奖最高奖项30年成就奖。国际著名作曲家谭盾和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分别荣获了年度贡献奖和年度设计大奖。年度新锐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则分别被著名青年导演宁浩和著名青年平面设计师刘治治摘得。

当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不无感慨的说:“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聚集了一大批来自不同领域的出色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跨界交流。它将会成为一个标准,有助于中国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整体创造力的提升。”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智慧的凝结。创新是一个品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是当代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而以创新作为进取精神核心体现的奥迪品牌,必将继续与充满创新激情的“第二故乡”一起共创更加令人心动的明天。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