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清楚楚这一战必败”——白先勇说白崇禧的战斗
白先勇说父亲并非被蒋介石“骗”到台湾,而是“为‘国’赴台”。在最后十几年里,他身居虚位,和情治人员日夜相伴。白先勇猜想,这样锲而不舍的长年监控,其实是因为“二二八”事件让父亲在台籍人士中积累了太多威望,多到让有些人害怕。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陈浩民 谢姗蓉
大概十年前,作家白先勇开始动笔为父亲白崇禧作传。此后十年,他大部分精力被青春版《牡丹亭》占据,重新书写父亲,只能在奔波的间隙进行。
他找了各种关于父亲的史料,发现有很多事情“这边也不讲,那边也不讲”;又有很多事情,当事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乱讲”。
台儿庄大捷,国民政府厚厚一本《中央抗战史》里,没出现指挥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字;《李宗仁回忆录》里,也只有李宗仁自己忙着调兵遣将。白崇禧调川军入徐州,和李宗仁并肩指挥,击败板垣兵团的历史,在海峡那边好像从不存在。倒是老上海的《良友》画报,用年代久远的照片昭示了白崇禧的赫赫战功——其中一张照片上,满街游行的人群,高举李、白二人巨照,欢呼雀跃。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国民党有人指责白崇禧驻守武汉,对徐州部队“冷眼旁观”、“按兵不动”;海峡这边,跟随李宗仁回国的桂系智囊程思远,在《白崇禧传》里对此说法遥相呼应。白先勇从《良友》上翻出黄维被俘虏的照片——白崇禧派遣黄维率部支援徐州,却在半途被“共军”拦截。
“二二八”事件,白崇禧赴台宣抚,下令“禁止滥杀”,对认错的学生免究责任,救下不少人命。“二二八”是台湾不光彩的一页,多年不讲;大陆倒有些著作,却也“讲得不深”。这回,《中外杂志》刊登的白崇禧在台照片——或抚慰伤员、或视察樟脑工厂,或接见台籍人士,又成了历史佐证。
白先勇说父亲并非被蒋介石“骗”到台湾,而是“为‘国’赴台”。在最后十几年里,他身居虚位,和情治人员日夜相伴。“15429”的车牌号一直伴随他走到了七十二岁生命的尽头。
白先勇猜想,这样锲而不舍的长年监控,其实是因为“二二八”事件让父亲在台籍人士中积累了太多威望,多到让有些人害怕。
死后传言如洪水滔天。一个源自国民党退休特务谷正文的说法——“白崇禧被蒋介石派女特务毒死”——几乎举世皆知。白先勇对此回应:“胡说。”他拿出蒋介石悼唁父亲的视频,说:“蒋介石那时满脸哀戚,真要是他毒死的,那也演得太像了吧?”
“历史现场在照片里,照片会说话。”白先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传记还没写完,三年前,他先搜集了数百张照片,翻找资料,推敲图注,集结成上下两册《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2011年底,他监制、导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演满200场,正式封箱(该剧还会在2012年加演十场)。他觉得是时候从经营了二十年的昆曲中抽身回来,好好写写父亲了。
2012年的整个6月,白先勇带着两册“身影集”,先后走过北京、武汉、桂林、广州、上海,以及台湾——他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他希望通过展示这些照片,揭示被遮蔽的,澄清被误解的。并非每个人都能同意他的看法。在上海,白先勇讲“我父亲和蒋中正是瑜亮情结”,作家张大春随即在微博上批评:“不得不说,这话说得有点人来疯了。”
白先勇说自己并没有“避尊者讳”、刻意拔高。在讲述白崇禧的时候,他不单是一个写作者,也是一个父亲的儿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