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者】当代艺术不能只剩一条腿——对话叶永青
很多艺术家反感“市场”这个词。我不反感艺术市场。相反,我觉得目前中国唯一能支持当代艺术的就是市场。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都是市场带来的。
记者:相比别的艺术家,你较少出现在大众视野,直到《鸟》出来。
叶永青: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倒也不是因为我清高,而是因为我喜欢顺其自然。当前的现实是,一个艺术家要扬名,必须要媒体的各种造势。这一套东西,我们其实都很熟悉。但越是心知肚明,越能发现顺其自然的好处—我可以晚上很安心地睡觉,睡到自然醒就好;我不用把自己做成一个火锅,拿到火上去乱炖。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喜悦。我今天收获到的东西,是无意获得的,而不是我有意追求的。
记者:当代艺术家卖一幅作品25万元是常有的事情,但落在这样一只肥鸟身上,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你能解读一下《大鸟》吗?
叶永青:这是鸟的形象和符号。原本想用文人画的形象和构图,用颠覆性的方法去画;但后来发现越看越不对劲,虽然有文人画的内涵在里边,但仿佛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画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先画小的草图,再拿到电脑去放大,放大后我就发现当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然后用超写实的方式去画细节。这种方法是机械而繁复的,让人看起来非常别扭。这也是一个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去画。
记者:曾经想到过会有那么多人指责你吗?
叶永青:这是我早期的作品,中间已经转手卖了好几次。上传到网络上,也是拜时代所赐,让更多人认识了我的作品。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简单的一个图像,而对于我在画里传达的思想和内涵,根本没人当回事。佛家有句话:将心比心,就是佛心。每个人谈自己的感受,都是基于一种常识,当他的常识与你的本意相反的时候,才会产生争论。这些争论与艺术的含义并不冲突。
记者:普罗大众谈及艺术,就是“谁的作品卖了多少钱”。
叶永青:当代艺术在中国一直经历着很艰苦的成长过程,中国的艺术也是一直在没有主流的情况下发展的,艺术教育也是。这么多年来,当代艺术只长出一条腿,这条腿就是艺术市场。而关于教育、关于常识的那条腿并没有长出来。所以人们关注当代艺术,不是在关注文化价值,而是在关注金钱。在我看来,作为艺术家,要给观众提供新鲜的看法去评论,去争议,我们的文明才会往前走。比如像《鸟》,我的方法就是在其中埋下不安定的因素,让人去质疑。
记者:你写过大量关于建立艺术市场的文章,你又是怎样看待现在的艺术市场?
叶永青:很多艺术家反感“市场”这个词。我不反感艺术市场。相反,我觉得目前中国唯一能支持当代艺术的就是市场。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都是市场带来的。但市场只是当代艺术的一条腿,光靠单腿跳,怎么能挽救当代艺术?可见,市场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让当代艺术能够回到生活里,能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我总想看看艺术教育那条腿,有没有长出来的希望。不过,说实话,虽然当代艺术时至今日还是个残疾人,但有市场总比没市场好。
网络编辑:瓦特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