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黄白】不拼高考

平时有机会要抓老师讨论,至少也要和同学多讨论。了解他人考虑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比同样题型的闷头做五道还管用。即使按现行教育制度,也是有可能灵活学习的,而且拿到高考卷子就像遇见一伙熟头熟面的老朋友。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贺风玲

即使按现行高考制度,也是可以灵活学习的,而且见了卷子只当遇见老朋友

转眼又是高考时节。又是大把悲情故事,又是舆论痛骂高考:学生们太苦了!其实,好大学的名额就那么多,人人都想进去,竞争势必激烈。国人往往认美国为改革方向,美国虽然没有全民高考,但要进顶尖大学,也是很辛苦的。笔者看那些留学生朋友的孩子,做到复杂一点项目,各种氨基酸各种蛋白各种酶的中学生物课,网上查资料熬到半夜也是家常便饭。第二天还要去图书馆将网上资料转换成允许引用的书本资料。

要进好大学,中学必辛苦。不过,是否要辛苦到教室挂瓶打点滴、做过的试卷能堆两米高,则是另一回事。经验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掌握知识的上策是教授,中策是讨论,下策才是题海战术。

小学和初中的简单数学,笔者早就滚瓜烂熟,待到自己教孩子时,居然还有新发现。现在内容下放,比如说小学三年级给你来道题:20个学生,有的带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5)


回复

2012-09-20

不拼高考还在各种做题不是骗自己?毕业多年当初所学也都忘了大半,初高中本没必要将大量的时间去强记许多东西,因为没价值,浪费时候。通识教育我不反对,但是有没有必要花大量时候记和练就是另一回事了。创新力不是想一道数学题想出来的

回复

2012-09-09

看到这些总有一种乌托邦的感觉,自己多么期望能生活成这样,但现实是自己也是题海中苦苦挣扎的一份子,或许真的有些麻木,现实与理想需要找到一个理由来平衡的,那就是麻木自己,告诉自己题海其实也是一种学习上上策

回复

2012-07-06

安徽枞阳浮山中学参考人数1040人,三本以上938人,一本六百多人,最高分689,升学率百分之九十二。 这就是做题目做出来的,就算再头脑聪明的,不做几个题目都不行。哥们以前在这上复习班,老师自己买卷子,全部复印,一天至少发12张卷子,然后自己选着题目做,方正给差不多做完,有一哥们感慨,复习一年做的题目可拼高中三年了。。。一天讲道理,能考几个大学的,还是来题目快,都死做去吧……管他什么题海战术,时间日子都一样过

大西瓜
回复

大西瓜

2012-07-02

buaaer?

2012-06-24

回复

2012-07-02

我们和高考轧朋友,可高考不跟我们轧朋友。

回复

2012-06-30

物欲横流社会,把家长逼成了疯子,疯子又把孩子逼成了傻子!

回复

2012-06-30

作者很闲啊,作业那么多,写不完老师找事TM学生哪有时间想那些?只会被老师同学当神经病

回复

2012-06-29

20个学生,有的带了3本书,有的带了2本书,共有48本书,问有几个学生带了3本书? 这个不设x 不知道怎么和小孩解释答案

回复

2012-06-28

还好

回复

2012-06-27

还真有不拼得第一的...

回复

2012-06-27

局外之人无发言权 有本事你来读一读中学

小不点
回复

小不点

2012-06-27

作为普通百姓除了拼命拼高考,其它也就没什么好拼的了。即便高考有着千种不是,即便高考有着诸多不公,但在这样的社会里,拼爹、拼关系、拼钱,咱老百姓就更没戏。

回复

2012-06-26

要进好大学,中学必辛苦。不过,是否要辛苦到教室挂瓶打点滴、做过的试卷能堆两米高,则是另一回事。经验和实证研究都表明,掌握知识的上策是教授,中策是讨论,下策才是题海战术。

回复

2012-06-25

回复

2012-06-25

“阳光taomeng”这位朋友的思路很创新,起码我没想到,赞一下,呵呵~~~

回复

2012-06-25

作者开题很另类,“不拼高考”,等同于不拼“公务员”,那剩下的就只能拼爹了……呵呵,这纯属个人之戏言……可无视 再说作者举的这个“劳心劳力,挑灯夜战”的例子,和国内考生想上清华北大的方法并无可比性……且国内的重点大学和美国顶尖大学在学术上也好,研究上也好,可比性同样越来越小。 通篇看下来觉得作者似乎有点离“现行考试制度”有点远,看完发现作想者乃旅美学者。固恍然大悟! 备考前期并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和你通过聊天的方式相互促进,这是大环境造成的。谁不想轻轻松松学习?谁不想活学活用?谁也不知道这些函数几何学了老半天除了在竞赛上能获得好名次,好机会,对生活到底有什么用,可必须得学,还得学好,不仅是学好一科,还有三四五六科要学,学科之间的连贯性不强的时候怎么办,死记硬背是拿到高分最务实的策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能把《史记》倒背如流的人不见得能在中考、高考的时候考进重点。那他花费背书的时间还不如去报个兴趣班多做点练习。在我们这儿,知识充其量就是应付考试的工具,没考好,你就是满腹诗书,也不过是个笨蛋!!!

回复

2012-06-25

回复

2012-06-25

原来唐努乌梁海是苏联弄走的,万能的教科书怎么没告诉我们呢。

回复

2012-06-25

为高考学习是对人生的一种浪费,可悲可气。

回复

2012-06-24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现在的老师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素质 不要说不愿意动脑子教 就算是明明教的会的 上课也不好好讲 下课以后一节课100元补课才教给你 。我的高中是上海一所市重点 ,但我们那里上课也是睡倒一片 ,因为老师根本不会想要“教”会你 ,只是完成任务的把知识点“说”一遍,根本什么都听不懂。所以没办法,靠题海熟能生巧+在外补习拔高是唯一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