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墓园随想
他总是能够抓住关键的人和事,每每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重视细节,但不为琐碎之事所绊。早年研究《红楼梦》是如此,中年以后研究禅宗思想,也是如此。做学问是如此,判断时局也能做到大致如此。这是一种与小聪明相对立的智慧。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像很多生于乱世的人一样,胡适在辗转迁徙的一生中住过很多地方,但是能够称得上故居的,似乎只有安徽绩溪与台北南港的两处房屋了。安徽是我念大学时的母校所在地,那时虽然也知道胡适其人,却不知道他是安徽人。实际情况是,除了听说过他是个反动文人,后来去了台湾外,其余一无所知。等到对他以及相关的中国近代史有些了解,我早已离开安徽,所以绩溪上庄一直没有去。据说那里有马头墙、小青瓦和精美的木雕,是典型的徽州风格建筑。一个偶然的机会倒使我舍近求远,去了台北南港四分溪畔的“中央研究院”,顺便拜访了先生的故居。
故居已改为纪念馆。来到胡适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藤蔓缠绕的木花架。木花架形成的走廊径直通向陈列室,右手边的才是真正的故居。据说这是一座占地150平方米左右的平式小洋房。平房倒是不假,但露在围墙上方的歇山顶造型和青绿色的山花板却表明了它的中式身份,而门左边的白墙和右边的白格子又使它具有现代建筑的特点。那天是星期一,纪念馆不开。于是我们只好在外面徜徉。
有一阵子,我站在故居的木门前,竭力想象室内的情形,想象午夜时分还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客人,想象熹微的晨光如何斜穿过青绿色的窗棂,洒在先生的书桌上。先生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仍挂念于学术研究。他很想写一部完整的中国思想史,但是长期超负荷运转的心脏已经无力支持他实现这一夙愿了。一位历经荣辱沉浮的哲人,在这里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四年旅程。时值六月,夏至将至而未至,下午四点半的太阳犹如醇醪,将屋前的草地渲染成一片熏人的黄绿色。草地的一角有一池塘,池塘里睡莲静浮,淡紫、粉红、玉白的花出落于水面上。先生是主张少谈些主义、多研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